后主看完后说:“胜败是兵家常事,丞相何必这么说呢?”侍中费祎上奏说:“我听说治理国家,一定要以执行法令为重。法令如果不执行,怎么能服人呢?丞相打了败仗,自己请求降职,是应该的。”后主听从了建议,下诏把孔明降为右将军,代理丞相事务,照旧总督军马,还让费祎带着诏书去汉中。孔明接受了降职的诏书,费祎怕孔明感到羞愧,就祝贺说:“蜀中的百姓,知道丞相当初攻下四个县,都很高兴。”孔明脸色一变,说:“这是什么话!得到又失去,和没得到有什么区别。你用这个来祝贺我,真让我感到羞愧。”费祎又说:“最近听说丞相得到了姜维,天子很高兴。”孔明生气地说:“打了败仗回来,一寸土地都没得到,这是我的大罪。就算得到一个姜维,对魏国又有什么损失呢?”费祎又问:“丞相现在统领着几十万大军,还能再去讨伐魏国吗?”孔明说:“以前大军驻扎在祁山、箕谷的时候,我们的兵比敌人多,却不能打败敌人,反而被敌人打败,问题不在兵多兵少,而在主将。现在我想减少士兵,精简将领,严明赏罚,反思过错,为将来找到变通的办法。不然的话,兵再多又有什么用?从现在开始,大家如果有对国家有长远考虑的,就多指出我的不足,责备我的短处,这样事情就能成功,贼寇就能消灭,功劳很快就能得到了。”费祎和众将都很佩服他的话。费祎随后回了成都。孔明在汉中,爱惜军队,爱护百姓,训练士兵,研究武艺,制造攻城和渡河的器械,积聚粮草,准备战船,为以后做打算。这些情况被探子知道后,报告到了洛阳。
魏主曹睿听说后,马上召来司马懿商量攻打蜀国的计策。司马懿说:“现在不能攻打蜀国。如今天气炎热,蜀兵肯定不会出兵。如果我们的军队深入蜀地,他们据守险要,我们很难一下子打下来。”曹睿说:“要是蜀兵再来进犯,该怎么办呢?”司马懿说:“我已经算定,这次诸葛亮肯定会用韩信暗度陈仓的计策。我举荐一个人去陈仓道口,筑城防守,万无一失。这个人身高九尺,手臂像猿猴一样长,善于射箭,很有谋略。如果诸葛亮来进犯,这个人足以抵挡。”曹睿很高兴,问:“这是谁?”司马懿回奏:“是太原人,姓郝,名昭,字伯道,现在是杂号将军,镇守河西。”
曹睿听从了建议,加封郝昭为镇西将军,命令他把守陈仓道口,还派使者带着诏书去传达命令。突然有人报告,扬州司马大都督曹休上表,说东吴鄱阳太守周鲂愿意带着鄱阳郡来投降,还秘密派人说了七件事,说可以攻破东吴,请求早点发兵。曹睿在御案上展开奏章,和司马懿一起看。司马懿上奏说:“这些话很有道理,东吴要灭亡了!我愿意带一支军队去帮助曹休。”这时,朝堂上有个人进言说:“吴人的话反复无常,不能相信。周鲂是个有智谋的人,肯定不会投降。这肯定是诱敌的诡计。”大家一看,是建威将军贾逵。司马懿说:“这话也不能不听,但机会也不能错过。”魏主说:“仲达,你和贾逵一起去帮助曹休。”二人领命后就出发了。于是曹休率领大军直接去攻打皖城;贾逵带着前将军满宠、东莞太守胡质,直接去攻打阳城,往东关进军;司马懿率领本部军队直接去攻打江陵。
吴主孙权在武昌东关,召集众多官员商议军情。孙权说道:“如今鄱阳太守周鲂秘密上表,告知我魏扬州都督曹休有进犯东吴的意图。周鲂施行了一条妙计,暗中陈述七件事,准备引诱魏兵深入东吴腹地,我们可设下伏兵将其擒获。现在魏兵分三路而来,诸位有什么高见?”顾雍上前建言:“如此重大的任务,非陆伯言担当不可。”孙权听后十分欣喜,即刻召见陆逊,封他为辅国大将军、平北都元帅,统领御林大军,代行王事,并授予白旄黄钺,明确文武百官都要听从陆逊指挥。孙权甚至亲自为陆逊执鞭,以示敬重。陆逊领命谢恩后,保荐两人担任左右都督,分兵迎击来犯的三路魏军。孙权询问是哪两人,陆逊答道:“奋威将军朱桓,绥南将军全琮,这二人可作为我的辅佐。”孙权同意了,当即任命朱桓为左都督,全琮为右都督。于是,陆逊总领江南八十一州以及荆湖地区的七十多万兵马,安排朱桓在左,全琮在右,自己坐镇中央,兵分三路进军。
朱桓向陆逊献策说:“曹休因是曹魏宗室而被任用,并非智勇双全的将领。如今他听信周鲂的诱言,深入我方重地,元帅只要出兵攻击,曹休必败。他战败后必定会逃向两条路:左边是夹石,右边是挂车。这两条路都是偏僻的山间小路,地势极为险峻。我愿与全子璜各带一支军队,埋伏在险要之处,先用柴木和大石堵塞道路,就可以擒获曹休。要是擒住了曹休,我们便能长驱直入,轻而易举地夺取寿春,进而窥视许昌、洛阳,这可是千载难逢的良机。”陆逊却回应道:“这并非良策,我自有更好的计谋。”朱桓心中虽感不满,却也只能退下。陆逊随后命令诸葛瑾等人据守江陵,抵御司马懿的军队。各路兵马都安排妥当,只等魏军到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