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伙计们用水调好解药,扶起戴宗,给他灌了下去。不一会儿,只见戴宗舒展眉头,睁开眼睛,便爬了起来。他一抬头,就看见朱贵正拿着拆开的家书在看。戴宗立刻喊道:“你是什么人?好大的胆子,竟敢用蒙汗药麻翻我。现在还擅自拆开太师府的书信,毁了封皮,你知道这该当何罪吗!” 朱贵笑着说:“这封破信有什么要紧的!别说只是拆开了太师府的书札,就算有天大的利害,我们在这里还打算跟大宋皇帝作对呢!” 戴宗听了,大吃一惊,连忙问道:“足下是哪位好汉?愿闻大名。” 朱贵回答道:“我们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我就是梁山泊好汉旱地忽律朱贵。” 戴宗说:“既然是梁山泊的头领,那一定认得吴学究先生。” 朱贵说:“吴学究是我们大寨里的军师,执掌兵权。你怎么会认得他?” 戴宗说:“我和他是至交好友。” 朱贵说:“也听军师常常提起,兄长莫非就是江州的神行太保戴院长?” 戴宗说:“正是在下。” 朱贵又问道:“之前宋公明被发配江州,路过山寨时,吴军师曾托我给他带过一封信。如今你怎么反倒要去害宋三郎的性命?” 戴宗连忙解释道:“宋公明和我又是至爱兄弟,他如今因为吟了反诗,我正愁救他不得。我现在正要去京师想办法救他,怎么会害他性命呢!” 朱贵说:“你不信,看看蔡九知府的这封信。” 戴宗看了,自己也吃了一惊。于是,他把吴学究当初寄信与宋公明相会的事,以及宋江在浔阳楼醉后误题反诗的事,详细地说了一遍。朱贵说:“既然如此,请院长亲自到山寨里,和众头领一起商议良策,救救宋公明的性命。”
朱贵赶忙吩咐准备丰盛的酒食,款待戴宗。随后,他来到水亭,朝着对岸放了一支号箭。号箭一响,立刻有小喽啰划船过来。朱贵便和戴宗带着信笼上了船,到金沙滩上岸后,引着戴宗来到大寨。吴用听到消息,连忙下关迎接。见到戴宗,行礼说道:“许久未见了!今日是什么风把你吹来了?快请到大寨里来。” 戴宗与众头领一一相见后,朱贵说起戴宗到来的缘由,“如今宋公明被关押在那里。” 晁盖听了,急忙请戴院长坐下,详细问道:“为什么我宋三郎会吃官司,是因为什么事引发的?” 戴宗便把宋江吟反诗的事,一五一十地对晁盖等众人说了。晁盖听完大惊,马上就要召集众头领,点齐人马,下山去攻打江州,把宋三郎救上山来。吴用赶忙劝阻道:“哥哥不可莽撞。江州离这里路途遥远,大军前去,恐怕会因此惹祸,打草惊蛇,反而断送了宋公明的性命。这件事不能硬拼,只能智取。我虽然不才,略施小计,只需借助戴院长,定能救宋三郎性命。” 晁盖说:“愿听军师妙计。” 吴学究说:“如今蔡九知府派院长送书信去东京,讨太师的回复。我们就从这封信上做文章,写一封假回书,让院长带回去。书上就说,切不可对犯人宋江擅自处置,必须选派可靠的人员,将其秘密押解到东京,详细审问后,再行处决示众,以断绝童谣。等他们押解宋江路过这里时,我们再派人下山把人夺回来。此计如何?” 晁盖说:“倘若他们不从这里经过,那岂不是误了大事?” 公孙胜便说:“这有何难。我们派人到远近各处去探听,不管他们从哪里走,务必等着,无论如何都要把人夺回来。只怕他们不把宋江押解过来。”
晁盖说:“这办法倒是好,只是没人会写蔡京的笔迹。” 吴学究说:“我心里已经有主意了。如今天下盛行四家字体,分别是苏东坡、黄鲁直、米元章、蔡太师四家字体。苏、黄、米、蔡,堪称宋朝四绝。我曾和济州城里的一个秀才相识,那人姓萧名让。因为他能写各家字体,人们都称他为圣手书生。他还会使枪弄棒,舞剑轮刀。我知道他能模仿蔡京的笔迹。不如麻烦戴院长,到他家去,就说泰安州岳庙里要刻碑文,先送五十两银子作为安家费,把他请来。随后再派人把他的家小接到山上,让他入伙,怎么样?” 晁盖说:“信有他写,可好歹也得有个图书印记才行。” 吴学究又说:“我还有个相识,我也想到了。这人也是中原一绝,如今在济州城里居住,姓金,双名大坚。他刻得一手好石碑文,雕刻的图书玉石印记也十分精美,还会舞枪弄棒,与人厮打。因为他玉石雕刻技艺高超,人们都称他为玉臂匠。也给他五十两银子,把他骗来镌刻碑文。在半路上,也用同样的办法。这两个人在山寨里也能派上用场。” 晁盖说:“妙啊!” 当天,众人便安排筵席,款待戴宗,当晚戴宗就在山寨歇下了。
第二天吃过早饭,众人请戴院长打扮成太保的模样,带上一二百两银子,拴上甲马,便下山了。戴宗乘船渡过金沙滩上岸后,迈开脚步直奔济州城。不到两个时辰,就到了城里。他四处打听圣手书生萧让的住处,有人指点道:“就在州衙东边的文庙前居住。” 戴宗径直来到萧让家门前,咳嗽一声,问道:“萧先生在家吗?” 只见一个秀才从里面走了出来。此人长相如何?有诗为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