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等人看了西岳华山,见城池坚固,形势险要,一时想不出办法。吴用说:“先回寨里,再作商议。” 五人骑马连夜回到少华山上。宋江眉头紧皱,满脸忧愁。吴学究说:“先派十几个机灵的小喽啰下山,到附近各处探听消息。” 三天后,忽然有一人上山报告:“如今朝廷派了一位殿司太尉,带着御赐的金铃吊挂,前往西岳华山降香,从黄河进入渭河而来。” 吴用听后,马上说道:“哥哥别担心,计策有了。” 接着便吩咐李俊、张顺:“你两个如此这般行事。” 李俊说:“只是我们不熟悉那里的地形,要是有个带路的就好了。” 白花蛇杨春说:“小弟陪你们一起去,怎么样?” 宋江十分高兴。于是,三人下山去了。第二天,吴学究请宋江、李应、朱仝、呼延灼、花荣、秦明、徐宁,共八人,悄悄地只带了五百多人下山,径直来到渭河渡口。李俊、张顺、杨春已经夺下十几只大船在那里等候。吴用便让花荣、秦明、徐宁、呼延灼四人埋伏在岸上,宋江、吴用、朱仝、李应上船,李俊、张顺、杨春把船都藏到滩头。众人在那里等候了一夜。
第二天清晨,远远地传来锣鸣鼓响,三只官船缓缓驶来,船上插着一面黄旗,上面写着 “钦奉圣旨西岳降香太尉宿元景”。宋江见了,心中暗自高兴,心想:“昔日玄女曾说:‘遇宿重重喜。’今日既然见到此人,必定能想出办法。” 太尉的官船快要到达河口时,朱仝、李应手持长枪,站在宋江、吴用身后。太尉的船到了,众人在港口将其截住。船上走出二十多个穿着紫衫、系着银带的虞候,大声喝道:“你们是什么船只,竟敢在港口拦截大臣?” 宋江手持骨朵,躬身行礼,恭敬地打招呼。吴学究站在船头上,说道:“梁山泊义士宋江,前来拜见太尉。” 船上的客帐司出来回应道:“这是朝廷太尉,奉圣旨前往西岳华山降香。你们是梁山泊义士,为何阻拦?” 吴用说:“我们这些义士,只求见太尉尊颜,有事情要向您禀报。” 客帐司说:“你们是什么人,竟敢贸然求见太尉!” 两边的虞候大声喝道:“小声点!” 宋江说:“暂时请太尉到岸上,我们自有商量的事情。” 客帐司说:“别胡说!太尉是朝廷命官,怎能和你们商量!” 宋江说:“太尉不肯相见,只怕孩儿们会惊扰到太尉。” 朱仝把枪上的小号旗轻轻一招,岸上的花荣、秦明、徐宁、呼延灼带领马军冲了出来,一齐搭上弓箭,来到河口,排列在岸上。船上的艄公们吓得纷纷躲到船艄里。
客帐司慌了神,只得进去禀报。宿太尉只好来到船头上坐下。宋江躬身行礼,说道:“宋江等不敢冒昧。” 宿太尉说:“义士为何拦截我的船只?” 宋江说:“我们怎敢拦截太尉,只是想请太尉上岸,另有事情禀报。” 宿太尉说:“我如今特地奉圣旨前往西岳华山降香,和义士有什么可商议的?朝廷大臣怎能轻易上岸!” 宋江说:“太尉要是不肯,只怕下面的随从也不会答应。” 李应把带枪的号旗一招,李俊、张顺、杨春一齐把船撑了出来。宿太尉见了,大吃一惊。李俊、张顺手持明晃晃的尖刀,迅速跳过船来,手起刀落,先把两个虞候踢到水里。宋江连忙大声喝道:“别乱来,惊了贵人!” 李俊、张顺又扑通一声跳入水中,很快就把两个虞候又送上了船。张顺、李俊在水面上如履平地,又一下子跳上船来,吓得宿太尉魂飞魄散。宋江喝道:“孩儿们先退下,别惊了太尉贵人。我们慢慢地请太尉上岸。” 宿太尉说:“义士有什么事,就在这里说吧。” 宋江说:“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请太尉到山寨里,我们再详细禀报,绝无伤害之意。如有此心,西岳神灵定会惩罚。” 事到如今,宿太尉不得不上岸。众人牵来一匹马,扶着宿太尉上了马,无奈之下,宿太尉只好跟随众人一同前行。有诗为证:
玉节龙旗出帝乡,云台观里去烧香。
却怜水寨神谋捷,暂假威名救困亡。
宋江先让花荣、秦明陪同太尉上山。宋江随后也上了马,吩咐把船上的所有人以及御香、祭物、金铃吊挂,都一并收拾上山,只留下李俊、张顺带领一百多人看守船只。一行众头领都来到山上。宋江下马进入山寨,把宿太尉扶到聚义厅上,让他在当中坐定,众头领在两边恭敬地侍立。宋江上前下拜四次,跪在宿太尉面前,说道:“宋江原本是郓城县的小吏,因被官司逼迫,无奈之下在山林中聚义,暂时借梁山水泊避难,一心等待朝廷招安,为国家效力。如今有两个兄弟,无缘无故被贺太守陷害,关在牢里。我们想借太尉的御香仪仗以及金铃吊挂,去赚开华州城门,事情办完后马上归还,绝不对太尉有任何侵犯。还请太尉明鉴。” 宿太尉说:“要是你们拿了御香等物去,明天事情败露,岂不是要连累下官?” 宋江说:“太尉回京后,就把事情都推到宋江身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