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诗叹曰:
北京留守多雄伟,四面高城崛然起。
西风飒飒骏马鸣,此日冤囚当受死。
俊义之冤谁雪洗,时刻便为刀下鬼。
纷纷戈剑乱如麻,后拥前遮集如蚁。
英雄忿怒举青锋,翻身直下如飞龙。
步兵骑士悉奔走,凛凛杀气生寒风。
六街三市尽回首,尸横骸卧如猪狗。
可怜力寡难抵当,将身就缚如摧朽。
他时奋出囹圄中,胆气英英大如斗。
话说当时石秀和卢俊义在城内四处奔逃,却找不到出路。四面八方的人马围拢过来,众捕快用挠钩搭住他们,又用套索将他们绊倒。这两位勇猛的英雄,终究敌不过众多敌手,不幸双双被擒。他们被押解到梁中书面前,梁中书下令将劫法场的贼寇押上来。石秀被押到厅下,怒目圆睁,高声大骂:“你这个败坏国家、残害百姓的贼官!我奉哥哥将令,早晚便会带领大军前来,踏平这座城,把你砍成三段。先让老爷我来给你们通个信。” 石秀在厅前不停地怒骂,骂得众人胆战心惊,厅上的人都被吓呆了。梁中书听了,沉思了许久,随后让人取来大枷,将石秀和卢俊义两人枷了,关押到死囚牢里,并嘱咐蔡福小心看管,千万别出岔子。蔡福一直想结交梁山泊好汉,便把石秀和卢俊义关在同一间牢房,每天给他们好酒好肉,因此两人在牢里倒也没吃苦,身体反而调养好了些。
梁中书找来本州新任的王太守,在厅上商议如何处置此事。他们统计了城中受伤人数,被杀的有七八十人,跌伤头面、磕损皮肤、撞折腿脚的人更是不计其数。这些情况都记录在案,梁中书拨出官钱,用于医治伤者和处理死者后事。第二天,城里城外有人来报,收到了数十张梁山泊的无头帖子,不敢隐瞒,便呈给梁中书。梁中书一看,吓得魂飞魄散。帖子上写道:
“梁山泊义士宋江,昭告大名府,晓谕天下:如今大宋朝滥官当道,污吏专权,欺压良民,祸害百姓。北京的卢俊义,乃豪杰之士,本想请他上山,一同替天行道。特令石秀先来报信,不料他们都被擒获。若能保全二人性命,交出奸夫淫妇,我军便不会侵扰;倘若伤害了他们,我军必定拔寨兴兵,同心雪恨,大军所到之处,玉石俱焚。天地共助,鬼神庇佑。我军定要剿除奸诈,消灭愚顽,轻松入城,绝不轻饶。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好义良民、清廉官吏,不必惊慌,各自安心从事本业。特此告知众人。”
梁中书看完无头告示,立刻叫来王太守,商量该如何应对。王太守是个怯懦怕事的人,听了此事,便向梁中书禀报道:“梁山泊这伙人,朝廷几次都没能收捕他们,何况我们这只是一座孤城。倘若这些亡命之徒引兵前来,朝廷的救兵来不及赶到,那时可就后悔莫及了!依小官愚见,暂且留下这两个人的性命,一方面写表章上奏朝廷,另一方面写信告知蔡太师,再者让本处军马出城扎寨,以防不测。这样才能确保北京平安无事,军民不受伤害。若将这两人立刻处死,恐怕贼寇兵临城下时,我们既无兵解救,又会遭朝廷怪罪,百姓也会惊慌失措,城中必然大乱,实在不妥。” 梁中书听了,说道:“知府所言极是。” 他先叫来押牢节级蔡福,吩咐道:“这两个贼徒,可不是一般人。你要是看管得太严,恐怕他们丢了性命;要是看管得太松,又怕他们逃走。你们兄弟俩,早晚都要小心,该紧就紧,该松就松,务必牢牢看管,等候发落,切不可有丝毫懈怠。” 蔡福听了,心中暗自高兴,这样的吩咐,正合他心意。他领了命令,便去牢中安慰石秀和卢俊义,这且不提。
梁中书又把兵马都监大刀闻达、天王李成二人叫到厅前商议。梁中书把梁山泊无头告示的事,以及王太守所说的话,都详细告知了他们。二人听后,李成说道:“这些草寇,怎敢擅自离开巢穴,相公不必为此劳神。李某虽不才,受国家俸禄已久,却无功报答,愿效犬马之劳,统领军卒,出城扎寨。草寇若不来,再作商议;若那伙强寇自不量力,擅离巢穴,领兵前来,不是小将夸口,定叫他们片甲不留。我要上报国家俸禄之恩,下展平生所学,就算肝脑涂地,也绝无二心。” 梁中书听了,十分高兴,随即拿出金碗绣缎,赏赐犒劳二人。二人辞谢后,告别梁中书,各自回营寨休息。
第二天,李成升帐,召集大小官军商议。这时,旁边走出一人,此人威风凛凛,相貌堂堂,姓索名超,绰号急先锋,惯用两把金蘸斧。李成传令道:“宋江这伙草寇,早晚要来攻打我们北京。你可点齐本部军兵,在离城三十五里处扎寨。我随后领军前来。” 索超领了将令,第二天点起本部军兵,来到三十五里外一个叫飞虎峪的地方,依山扎下寨栅。第三天,李成带领正偏将,在离城二十五里一个叫槐树坡的地方扎下寨栅。他们在周围密布枪刀,四下里深藏鹿角,三面挖掘下陷坑。众军摩拳擦掌,诸将齐心协力,只等梁山泊军马到来,便要建立战功。有诗为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