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小二和孟康仍在船上迎敌,火排接连不断地烧了过来。阮小二急忙跳水逃生,后船迅速赶上,一挠钩将他搭住。阮小二心慌意乱,担心被敌军俘虏受辱,便抽出腰刀自刎而亡。孟康见情况不妙,急忙想要跳水,此时火排上火炮齐发,一炮正好击中孟康的头盔,将他的脑袋打成了肉泥。四个水军总管跳上火船,杀了下来。李俊和阮小五、阮小七都在后面的船上,看到前船失利,沿着江岸杀来,却也抵挡不住,只得急忙转船,顺着水流,一直退到桐庐岸边。
再说乌龙岭上的宝光国师和元帅石宝,见水军总管获胜,便乘势率领大军冲下岭来。宋军因水深无法追赶,距离太远也难以追击,只好退回桐庐驻扎,南军则收兵回到乌龙岭上。有诗为证:
计拙谋疏事不成,宝光兵术更难名。
火船火炮连天起,杀得孤军太不情。
宋江在桐庐扎营后,又得知折损了阮小二和孟康,心中烦闷不已,茶饭不思,寝食难安。吴用与众将苦苦劝说,却无济于事。阮小五和阮小七守孝期满,前来劝慰宋江道:“我哥哥今日为国家大事牺牲性命,总好过在梁山泊默默无闻地死去。先锋主持军务,不必过于烦恼,且请料理国家大事,我弟兄二人自会去报仇雪恨。” 宋江听了,心情才稍有缓和。
次日,宋江再次整顿军马,准备继续进兵。吴用劝谏道:“兄长不可过于急躁,还是再仔细想想计策,等找到合适的时机再渡岭也不迟。” 这时,解珍、解宝说道:“我弟兄二人原本是猎户出身,翻山越岭是家常便饭。我们可以装扮成当地的猎户,爬上乌龙岭,放一把火,让贼兵惊慌失措,他们必然会放弃关隘逃走。” 吴用担忧地说:“此计虽好,但这山险峻异常,攀爬起来十分困难,倘若稍有不慎,便会性命不保。” 解珍、解宝坚定地说:“我弟兄二人从登州越狱上了梁山泊,承蒙哥哥的福荫,做了多年好汉,又接受了国家的诰命,穿上了锦袄子。今日为了朝廷,即便粉身碎骨,报答哥哥的恩情,也在所不惜。” 宋江感动地说:“贤弟莫要说这不吉利的话!只愿早日大功告成,回京复命,朝廷定然不会亏待我们。你们只管尽心竭力,为国家效力。” 解珍、解宝随即整理行装,穿上虎皮套袄,腰间各挂一口快刀,手持钢叉。二人辞别宋江,取小路朝着乌龙岭走去。
此时才到一更天气。解珍和解宝在行进的路上,撞见了两个负责放哨的敌军小军,二人没费多少力气,便解决了这两个敌人。当他们来到乌龙岭下时,已经二更了。远远地,便能清晰地听到岭上寨内传来的更鼓之声。二人不敢从大路走,只能手脚并用地,攀着藤条、拽着葛蔓,一步步艰难地朝着岭上攀爬。
这天夜里,月光皎洁,星光璀璨,四周亮如白昼。他们好不容易爬到了岭上三分之二的位置,隐隐约约望见岭上闪烁着点点灯光。二人趴在岭凹处,仔细倾听,岭上的更鼓已经敲过四更。解珍压低声音,悄悄对弟弟解宝说:“这夜晚本就短暂,眼看着天也快亮了,咱们加快速度,赶紧爬上去吧。” 说完,两人又继续艰难地向上攀爬。
正当他们爬到岩壁崎岖、悬崖险峻的地方时,由于手脚并用,忙个不停,只能把搭膊拴住钢叉,拖在身后。没想到,钢叉刮擦着竹藤,发出了阵阵声响,很快便被岭上的敌人发现了。解珍正奋力爬在山凹处,突然听到上面大喊一声:“着!” 一根挠钩猛地伸了下来,一下就勾住了解珍的发髻。解珍大惊,急忙伸手到腰间拔刀,可还没等他把刀拔出来,就被上面的人用力一提,双脚瞬间悬在了半空。解珍心慌意乱,赶忙挥刀砍断挠钩,整个人却从高空坠落下去。可怜解珍,做了半辈子好汉,就这样从这百十丈高的悬崖上倒栽下来,当场死于非命。悬崖下面布满了尖锐的狼牙乱石,他的身躯被摔得粉碎。
解宝眼睁睁看着哥哥坠落,急忙转身想要退下岭去。然而,就在这时,岭上早已滚下大大小小的石块,还有短弩、弓箭,从竹藤间朝着他射来。解宝也未能幸免,这位一世的猎户,就这样被乱箭射死在乌龙岭边的竹藤丛中。兄弟二人,双双殒命。
天亮之后,岭上的敌军派人下来,将解珍、解宝的尸首,就那么暴露在岭上,任由风吹日晒。宋军的探子得知了详细情况,赶忙回去报告给宋先锋。宋江这才知道,解珍、解宝已经死在了乌龙岭。有诗为证:
千尺悬崖峻渺茫,古藤高树乱苍苍。
夜深欲作幽探计,两将谁知顷刻亡。
宋江听闻又折损了解珍和解宝,悲痛万分,哭得几次昏死过去。他当即叫来关胜和花荣,下令点兵,准备攻打乌龙岭关隘,为死去的四位兄弟报仇雪恨。吴用赶忙劝谏道:“仁兄,切不可心急啊。已经死去的兄弟,那都是天命。如果想要夺取关隘,切不可鲁莽行事,必须要用神机妙策,智取这关隘,之后才能调兵遣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