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和尚不是别人,正是花和尚鲁智深。鲁智深擒住方腊后,带到草庵中,找了些饭吃。正要押着方腊出山时,恰好遇到搜山的军健,众人便一起帮忙,将方腊押来见宋先锋。宋江见抓到了方腊,大喜过望,连忙问道:“吾师,你怎么就正好等到了这个贼首呢?” 鲁智深说道:“洒家自从在乌龙岭上万松林里厮杀,追赶夏侯成进入深山,把他杀了。因为贪战贼兵,一直追到乱山深处,结果迷了路,只好沿着山路四处寻找出路。正走到旷野琳琅山内时,忽然遇到一个老僧,他引领洒家来到这个茅庵中,并嘱咐道:‘这里柴米菜蔬都有,你就在此等候。只要看到一个身材高大的汉子从松林深处过来,你就把他捉住。’昨夜望见山前火起,小僧看了一夜,又不熟悉这里的山路。今早正好看见这个贼寇爬过山来,于是俺一禅杖将他打翻,就把他捉住绑了。没想到他就是方腊。” 宋江又问:“那个老僧如今在哪里?” 鲁智深说:“那个老僧把小僧领到茅庵,交代好柴米的事情后,就不知往哪里去了。” 宋江道:“那和尚看来定是圣僧罗汉,如此显灵。如今吾师立下此等大功,回京奏明朝廷,可以还俗为官,在京师谋个荫子封妻的前程,光耀祖宗,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鲁智深回答道:“洒家的心已经如死灰一般,不愿为官,只希望能寻个清净的地方,安身立命就足够了。” 宋江又说:“吾师既然不肯还俗,那便到京师去住持一座名山大刹,做个僧首,也能光显宗门,同样可以报答父母。” 鲁智深听了,摇着头叫道:“都不要,要那么多也没用。能留个全尸,便是万幸了。” 宋江听后,心中暗自思量,两人都有些不快。随后,宋江点齐本部下的将佐,人数已足。他下令将方腊装入陷车,押解到东京,面见天子。接着,宋江催促三军,带领诸将,离开了帮源洞清溪县,都回到睦州。
再说张招讨会合了都督刘光世、童枢密,以及从、耿二参谋,众人都在睦州聚齐,合兵一处,屯驻军队。听说宋江立下大功,捉住了方腊,并押解到睦州,众官都前来庆贺。宋江等诸将参拜了张招讨、童枢密等众官。张招讨说:“已知将军们在边塞劳苦,折损了不少弟兄。如今大功告成,实在是万幸。” 宋江再次下拜,流着泪说:“当初小将等一百零八人破大辽时,回到京都一个人都未曾折损。谁能想到,公孙胜最先离去,京师又留下了几人。克复扬州,渡过长江,却没想到十成中折损了七成。如今宋江虽然还活着,可又有什么脸面再见山东的父老乡亲、故乡的亲戚呢!” 张招讨说:“先锋切莫如此说。自古道:贫富贵贱,皆是前世注定;寿命长短,也是人生分定。常言说得好:有福之人送无福之人。何必因折损将佐而感到羞愧!如今功成名就,朝廷知晓后,必定会重用你们,封官赐爵,光大门楣,衣锦还乡,谁不羡慕!这些闲事不必挂在心上,只管收拾军队,准备朝觐天子。” 宋江拜谢了总兵等官,亲自去号令诸将。张招讨已传下军令,将生擒的贼徒伪官等众人,除了留下方腊另行押解到东京,其余的从贼都在睦州市曹斩首示众。那些还未收复的地方,如衢、婺等县的贼役赃官,得知方腊已被擒获,一半逃散,一半都来到睦县,主动投案自首,拜见张招讨及众官。张招讨等人全都准其自首,让他们重新做良民。随后,张招讨又出榜文,到各处招抚百姓,以安抚民心。其余随从贼徒,只要没有伤人的,也准许他们自首投降,恢复为乡民,发还他们的产业田园。州县收复完毕后,各自调遣守御官军,守护边境,安抚百姓,这些暂且不提。有诗为证:
柴进勾连用计深,帮源军马乱骎骎。
奇功更有花和尚,一杖生擒僭号人。
新收复的睦州、歙州,以及清溪、帮源二处的城郭镇市,百姓安居乐业,物产丰富。乡村、溪岛、山林,也都恢复了往日的安宁,百姓重新安居乐业。
再说张招讨等众官在睦州设下太平宴,庆贺众将官僚,犒赏三军将校,并传令让先锋头目收拾行装,准备朝见天子。军令传下后,众人各自准备行装,陆续踏上行程。
且说先锋使宋江,思念起那些亡故的众将,忍不住潸然泪下。在杭州患病的张横、穆弘等六人,由朱富、穆春照料,总共八人留在那里,后来他们也都因病去世,只有杨林、穆春赶来,随军出征。宋江想起诸将的劳苦,如今太平了,应当为他们超度亡灵。于是,他在睦州的宫观清净之处扬起长幡,设下超度九幽拔罪的法事,做了三百六十分罗天大醮,追荐那些先亡后逝的列位偏正将佐。第二天,杀牛宰马,准备好丰盛的祭品,宋江与军师吴用等众将,一同来到乌龙神庙里,焚烧帛纸,祭祀乌龙大王,感谢龙君的护佑之恩。回到寨中后,对于部下正偏将佐中阵亡的人,凡是收得尸骸的,都让他们各自安葬妥当。宋江与卢俊义收拾好军马将校人员,跟随张招讨回到杭州,听候圣旨,准备班师回京。众多将佐的功劳,都已造册登记,写在文簿上,进呈给天子。他们先写表章奏明天子。三军准备就绪,陆续启程。宋江查看部下正偏将佐,只剩下三十六人随他回军。这三十六人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