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藏见他走近,跪在路旁,合掌高声叫道:“大王救命!大王救命!” 那条汉走到跟前,放下钢叉,用手扶起三藏,说道:“长老别怕。我不是坏人。我是这山中的猎户,姓刘名伯钦,绰号镇山太保。我刚出来,本想寻找两只山兽吃,没想到碰到了你,多有冲撞。” 三藏说:“贫僧是大唐皇帝派往西天拜佛求经的和尚。刚才来到这里,遇到一些狼虎蛇虫,从四面八方围绕过来,无法前进。忽然见到太保来了,众兽都逃走了,救了贫僧的性命。多谢!多谢!” 伯钦说:“我在这里居住,专门靠打些狼虎为生,捉些蛇虫过日子,所以众兽都怕我,跑了。你既然是从唐朝来的,和我都是同乡。这里还是大唐的地界,我也是唐朝的百姓,我们都吃着皇王的水土,确实是一国之人。你别怕,跟我来。到我家歇马,明天我送你上路。” 三藏听了,满心欢喜,谢过伯钦,牵着马跟随他前行。
过了山坡,又听见呼呼的风声作响。伯钦说道:“长老先别走,就坐在这儿。风声响起的地方,是山猫来了。等我把它捉回家招待你。” 三藏听了,又吓得胆战心惊,连脚步都不敢迈。太保手持钢叉,迈开步子,迎着风声走了上去。只见一只斑斓猛虎,迎面撞了过来。老虎看见伯钦,急忙转头就跑。太保大喝一声,如同霹雳一般:“你这孽畜!往哪里跑!” 那老虎见被追赶,急忙转身,挥舞着爪子扑了过来。太保举起三股叉迎敌,这可把三藏吓得瘫倒在草地上。这和尚自出生以来,哪里见过这般凶险的场面?太保和那老虎在山坡下,人与虎相互对峙,真的是一场激烈的争斗。只见:
怒气腾腾,狂风滚滚。太保怒火中烧,冲冠的气势尽显他强劲的膂力;狂风呼啸,斑斓猛虎逞着威风,扬起红尘。老虎张牙舞爪,太保转身移步。三股叉在天空中挥舞,好似要遮蔽日光,老虎那五彩斑斓的尾巴摆动,搅得云雾纷飞。太保对着老虎当胸乱刺,老虎则朝着太保劈面扑来要将他吞食。躲开的人就像获得了重生,被撞上的人肯定要去见阎王爷。只听见那斑斓猛虎咆哮怒吼,太保也大声呵斥。猛虎的咆哮声,仿佛要震裂山川,惊得鸟兽四散;太保的呵斥声,如同喝开了天府,让星辰显现。老虎瞪着愤怒的金睛,太保则壮着胆子,满脸嗔怒。令人敬佩的镇山刘太保,值得夸赞的山中百兽之王。人与虎都贪生怕死,为了胜负争斗不休,稍有不慎就会丢了三魂。
他们两个争斗了有一个时辰,只见那老虎爪子变得迟缓,腰身也松懈下来,被太保举起钢叉,平胸刺倒。可怜啊,钢叉尖穿透了老虎的心肝,霎时间血流满地。伯钦揪着老虎的耳朵,把它拖上了路。真是条好汉!气都不喘一下,脸色也不变,对三藏说道:“运气真好!运气真好!这只山猫,够长老吃上好几天了。” 三藏夸赞个不停,说道:“太保简直就是山神啊!” 伯钦说:“我哪有什么本事,敢劳您如此夸奖?这都是长老的洪福。走吧!趁早把虎皮剥了,煮些肉,招待您。” 他一只手拿着叉,一只手拖着老虎,在前面带路。三藏牵着马,跟在后面。他们一路曲折前行,走过山坡,忽然看见一座山庄。那山庄门前的景象真是:
古树参天,荒藤蔓延在路上。万壑中风尘清冷,千崖间气象奇特。一条小径上,野花的香气扑鼻而来,几竿幽竹翠绿欲滴。门楼高耸,篱笆围成的院子,仿佛一幅美丽的画卷;石板桥,白土墙壁,充满了质朴的乐趣。秋天的景色萧条,爽气清高。路旁黄叶飘落,岭上白云飘荡。稀疏的树林里,山禽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庄门外,小狗汪汪地吠着。
伯钦到了门口,把死虎扔在地上,喊道:“小的们在哪里?” 只见三四个家僮走了出来,个个长相怪异、模样凶狠,他们上前七手八脚,把老虎扛了进去。伯钦吩咐道:“赶紧把虎皮剥了,收拾好用来招待客人。” 然后转身迎接三藏进屋里。两人相互见礼后,三藏再次拜谢伯钦的厚恩,感谢他怜悯自己,救了自己的性命。伯钦说:“咱们是同乡,何必这么客气。” 两人坐定,喝过茶后,一位老妇人带着一个媳妇,前来向三藏行礼。伯钦介绍道:“这是我的母亲和妻子。” 三藏说:“请让令堂坐下,贫僧要行礼拜见。” 老妇人说:“长老远道而来,都是贵客,不必多礼,免了吧。” 伯钦说:“母亲,他是唐王派往西天拜见佛祖求取真经的人。刚才在岭头上遇到了我,我念在咱们是一国之人,就请他到家里来歇脚,明天送他上路。” 老妇人听了,十分高兴,说道:“好!好!好!就算特意去请,也没有这么巧的事。明天是你父亲的周忌日,就麻烦长老做些佛事,念卷经文,后天再送他走吧。” 这刘伯钦虽然是个杀虎的能手,是镇山的太保,但他很有孝心。听到母亲这么说,就立刻准备香纸,要留住三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