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当真打开了门,师徒几人一起往外看去,只见在星月光辉的映照下,台阶檐下真真切切地放着一柄金镶白玉珪。八戒赶忙上前,拿起珪问道:“哥哥,这是什么东西?” 行者说:“这是国王手中拿的宝贝,名叫玉珪。师父啊,既然真有这件东西,看来梦里的事是真的。明天降妖的事儿,就全交给老孙我了。不过,师父,这事儿可得让您受点委屈,有三件不太妙的事儿等着您。” 八戒在一旁笑道:“好啊!好啊!好啊!做个梦罢了,还跟他说。他最会捉弄人了,这下可好,又说有三件不好的事儿。” 三藏回到屋里,问道:“是哪三件事儿?” 行者说:“明天您得替人顶罪、受气,还得遭点灾祸。” 八戒笑着说:“一件事儿都够难承受的了,三件事儿可怎么受得了啊?” 唐僧是个聪慧的长老,便问道:“徒弟啊,这三件事儿该怎么讲呢?” 行者说:“也不用多说,我先给您两件东西。”
只见大圣拔下一根毫毛,对着它吹了一口仙气,喊道:“变!” 毫毛瞬间变成了一个红金漆的匣子,行者把白玉珪放进匣子里,说道:“师父,您把这个匣子捧在手里,等到天亮的时候,穿上锦襕袈裟,到正殿去坐着念经,我去看看那座城池。要是真有妖怪,我就把它打死,也算是在这里立下一桩功绩;要是没有,咱也别惹祸。” 三藏连忙说道:“正是!正是!” 行者又说:“那太子要是不出城也就罢了,要是真像梦里说的那样出城来,我一定把他引到您这儿来。” 三藏问:“他来了我该怎么迎接应对呢?” 行者说:“等他来的时候,我会先通知您。您把匣盖稍微打开一点,我变成一个二寸长的小和尚,钻进匣子里,您就把我连同匣子一起捧在手上。那太子进了寺庙,肯定会拜佛,不管他怎么下拜,您都别理他。他见您一动不动,肯定会让人来抓您,到时候,任凭他打骂、捆绑,您都别反抗。” 三藏一听,着急地说:“呀!他军令如山,要是真把我杀了,可怎么办呀?” 行者安慰道:“没事儿,有我呢。到了关键时刻,我自然会保护您。他要是问您,您就说是东土大唐钦差,前往西天拜佛取经,还带着宝贝的和尚。他要是问:‘有什么宝贝?’您就把锦襕袈裟的事儿跟他说一遍,告诉他:‘这只是三等宝贝。还有头等、二等的好东西呢。’只要他一问,您就说这匣子里有一件宝贝,能知晓过去五百年、现在五百年、未来五百年,总共一千五百年的事情。然后把老孙我放出来,我把您梦里听到的事儿告诉那太子,他要是相信,就去捉拿那妖魔,一来可以帮他父王报仇,二来咱们也能立下名声;他要是不信,您再把白玉珪拿给他看。不过,我担心他年纪小,可能不认识这玉珪。” 三藏听了,十分高兴,说道:“徒弟啊,这个计策太妙了!不过说到宝贝,一个叫锦襕袈裟,一个叫白玉珪,你变的宝贝叫什么名字呢?” 行者说:“就叫‘立帝货’吧。” 三藏按照行者说的,牢牢地记在了心里。师徒几人一晚上都没合眼,满心盼着天亮,恨不得能点个头就把扶桑日唤出来,喷口气就把满天星斗吹散。
没过多久,东方渐渐泛白。行者又叮嘱了八戒和沙僧一番,让他们俩:“千万别打扰寺里的僧人,也别到处乱跑。等我大功告成之后,再和你们一起上路。” 说完,行者告别了唐僧,打了个唿哨,一个筋斗翻到空中,睁大火眼金睛,朝着西方望去,果然看到有一座城池。你道他怎么这么远就能看见?因为之前说那城池离寺庙只有四十里,所以行者站得高,自然就能望见了。
行者飞近城池,仔细看去,只见城中怪雾愁云弥漫,妖风怨气纷纷。行者在空中不禁感叹道:
“若是真王登宝座,自有祥光五色云;
只因妖怪侵龙位,腾腾黑气锁金门。”
行者正在感叹,忽然听到一阵响亮的炮声,又见东门打开,涌出一队人马,一看便知是出城打猎的军队,气势十分勇猛。只见:
清晨队伍从禁城东门出发,分散开来进入浅草之中。彩旗在阳光下迎风招展,白马在风中疾驰。驼鼓 “冬冬” 擂响,标枪两两相对,向前冲刺。架鹰的军士勇猛无比,牵犬的将领雄姿英发。火炮声响彻天际,粘竿在阳光的映照下泛着红光。人人手持弩箭,个个身挎雕弓。在山坡下张开大网,在小径中铺设绳索。一声呼喊如惊雷般响起,千余骑兵簇拥着如貔熊般勇猛的队伍。狡猾的兔子难以保命,机灵的獐子也无计可施。狐狸命丧当场,麋鹿也难逃厄运。山雉无法逃脱,野鸡也躲避不了凶险。他们都想在这山林之中捕获猛兽,射杀飞虫。
那些人出了城,向东郊分散开来。没过多久,在二十里左右地势较高的田地上,只见中军营里有一个年轻的将军:头戴头盔,身穿铠甲,系着花裹肚,腰束十八道皮带,手持锋利的青锋宝剑,骑着黄骠马,腰间挂着满弦的弓箭。真可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