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潇洒洒,密密沉沉。潇潇洒洒,如同天边坠落的银星;密密沉沉,好似海口倒悬的滚滚波浪。起初像拳头般大小,后来如瓮泼盆倾。
雨水浇满大地,鸭头般的绿色四处流淌,高山被洗刷得如同佛头般青。沟壑中的水像千丈美玉般飞溅,涧泉的波浪像万条银蛇般翻涌。
三叉路口渐渐被雨水填满,九曲溪中水位慢慢涨平。这正是唐僧有难,神龙相助,倒翻天河,倾盆而下。
然而,这雨不论大小,都无法熄灭妖精的火势。原来龙王的私雨,只能扑灭凡间的火,而妖精的三昧真火,怎么能泼灭呢?这雨就像火上浇油,反而让火势更加猛烈。大圣说:“等我捏着诀,钻进火里!” 他抡起铁棒,寻找妖精要打。那妖见他来了,对着他的脸猛地喷出一口烟。行者急忙回头,被烟熏得眼花缭乱,忍不住泪如雨下。原来大圣不怕火,只怕烟。当年大闹天宫时,被老君放在八卦炉中煅烧,他幸好躲在巽位,才没被烧坏,只是炉中的风搅起烟,把他的眼睛熏成了火眼金睛,所以至今最怕烟。那妖又喷了一口烟,行者抵挡不住,驾着云头逃走了。妖王见此,收起火具,回到洞府。
大圣浑身带着烟火,燥热难受,直接跳进涧水里灭火。怎料被冷水一激,火气攻心,三魂出窍。可怜他气息堵塞在胸堂,喉舌冰冷,魂飞魄散,几乎丧命!四海龙王在半空中见状,赶忙收了雨泽,高声大叫:“天蓬元帅!卷帘将军!别在树林里躲着了,快去找你们的师兄!”
八戒和沙僧听到呼唤他们的圣号,急忙解开马匹、挑着担子走出树林,也顾不上道路泥泞,顺着涧边寻找。只见上游翻波滚浪,急流中冲下一个人来。沙僧见了,连衣服都没脱就跳进水中,把人抱上岸,一看,原来是孙大圣。哎呀!只见他四肢蜷缩,动弹不得,浑身上下冷得像冰一样。沙和尚满眼含泪,说道:“师兄!真可惜啊,你本是亿万年不老的长生客,如今却成了这中途短命的人!” 八戒笑着说:“兄弟别哭。这猴子是装死,吓唬我们呢。你摸摸他胸前,看看还有没有一点热气?” 沙僧说:“浑身都冷了,就算有一点热气,又怎么能活过来呢?” 八戒说:“他有七十二般变化,就有七十二条性命。你扯着他的脚,我来摆弄他。” 于是,沙僧扯着脚,八戒扶着头,把行者拉直,推上脚,让他盘膝坐定。八戒将两手搓热,捂住行者的七窍,施展按摩禅法。原来行者被冷水一逼,气阻丹田,无法出声。幸好八戒按摩揉擦,不一会儿,行者气息透过三关,转到明堂,冲开孔窍,叫了一声:“师父啊!” 沙僧说:“哥啊,你活着想着师父,死了也念着师父。快醒醒,我们在这儿呢。” 行者睁开眼说:“兄弟们在这儿?老孙我这次可吃大亏了!” 八戒笑着说:“你刚才都昏过去了,要不是老猪救你,你可就完了。还不谢谢我!” 行者这才起身,仰头问道:“敖氏兄弟在哪里?” 四海龙王在半空中回应道:“小龙们在此伺候。” 行者说:“辛苦你们跑这一趟,却没成功。先请回去吧,改日再谢。” 龙王率领水族浩浩荡荡地回去了,暂且不提。
沙僧搀扶着行者,一同来到松林下坐下。过了一会儿,行者才定住心神,顺了气息,却忍不住泪水滑落腮边,又喊道:“师父啊!
回想当年离开大唐,在岩前救我脱离灾殃。
一路走来,三山六水遭遇魔障,千辛万苦,肝肠寸断。
化缘时,饭菜不论多少,参禅处,暮宿或是林庄。
一心指望取得真经,修成正果,如今怎知身受重伤!”
沙僧说:“哥哥,先别烦恼。我们赶紧想办法,去哪里请救兵,搭救师父。” 行者问:“去哪里请救兵呢?” 沙僧说:“当初菩萨吩咐我们保护唐僧时,曾答应我们,叫天天应,叫地地应。我们可以去那里请救兵啊。” 行者说:“想当年老孙大闹天宫,那些神兵都不是我的对手。这妖精神通广大,得找个比老孙手段更厉害的,才能降得住他。天神不行,地煞也不行,要捉拿这妖魔,必须去请观音菩萨才行。可我现在皮肉酸麻,腰膝疼痛,驾不起筋斗云,怎么去请呢?” 八戒说:“有什么话你吩咐,我去请。” 行者笑着说:“也好,你去合适。见到菩萨,千万别抬头直视,只能低头礼拜。等她问起,你就把地名、妖名告诉她,再求她搭救师父。她要是肯来,肯定能擒住那怪物。” 八戒听了,立刻驾着云雾,向南而去。
再说那妖王在洞里高兴地说:“小的们,孙行者吃了亏跑了。这一次虽然没把他弄死,好歹也让他吃了个大亏。哎呀,只怕他又去请救兵了。快开门,我去看看他请谁。”
众妖打开门,妖精跳到空中观看,只见八戒朝南边去了。妖精心想南边没别的地方,八戒肯定是去请观音菩萨,急忙按下云头,对小妖们说:“把我的皮袋找出来。好久没用了,只怕袋口的绳子不牢,给我换一条,放在二门下面。等我把八戒骗回来,装在袋子里,蒸熟了犒劳你们。” 原来妖精有一个如意皮袋,众小妖拿出来,换了袋口的绳子,放在洞门内,暂且不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