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还没说完,太师启奏:“请前往东阁赴宴。今晚是吉日良辰,就可以与御弟爷爷成亲。明天黄道吉日,请御弟爷爷登上宝殿,面南而坐,更改年号,即位称帝。” 女王十分高兴,立刻与长老手牵手,走下龙车,一同进入端门。但见:
仙乐飘飘,从楼台飘落,宫殿的大门敞开,翠辇缓缓驶来。
凤阙大门大开,光芒闪耀,皇宫内一片锦绣。
麒麟殿内炉烟袅袅升起,孔雀屏边扇影摇曳。
亭阁巍峨壮丽,如同上国的景象,玉堂金马更是奇妙非凡。
来到东阁之下,又听到一阵美妙的笙歌,还看到两行容貌娇美的女子。正堂中间摆着两种丰盛的宴席:左边上首是素席,右边上首是荤席。下首两边都是单席。女王整理好袍袖,伸出纤细的手指,捧着玉杯,前来安排座位。行者走上前说:“我们师徒都吃素。先请师父坐在左边的素席,往下数三席,我们兄弟俩分左右坐。” 太师高兴地说:“正是,正是。师徒如同父子,不能并肩而坐。” 众女官连忙调整好席面。女王一一为他们兄弟三人递上酒杯,安排好座位。行者又给唐僧使了个眼色,示意师父回礼。三藏起身,也举起玉杯,给女王安排座位。那些文武官员,向女王拜谢皇恩后,按照品级依次分坐两边,这才停止音乐,开始饮酒。
那八戒可不管那么多,放开肚皮,尽情吃喝起来。无论是玉屑米饭、蒸饼、糖糕,还是蘑菇、香蕈、笋芽、木耳、黄花菜、石花菜、紫菜、蔓菁、芋头、萝卜、山药、黄精,他一股脑儿地全吃光了。喝了五七杯酒之后,他嘴里叫嚷着:“快添菜!拿大酒杯来!再喝几杯,大家好去干自己的事。” 沙僧问道:“这么好的宴席不吃,还要去干什么事?” 呆子笑着说:“古人说:‘造弓的专心造弓,造箭的专心造箭。’我们如今,该招亲的招亲,该出嫁的出嫁,该取经的继续取经,该赶路的继续赶路,别只顾着贪杯误事。赶紧打发我们拿到关文。正所谓‘将军不下马,各自奔前程’。” 女王听了,立刻让人取来大酒杯。近侍官连忙拿来几个鹦鹉杯、鸬鹚杓、金叵罗、银凿落、玻璃盏、水晶盆、蓬莱碗、琥珀钟,满满地斟上美酒,大家果然都各喝了一轮。
三藏微微欠身站起来,对着女王双手合十说道:“陛下,多谢您如此盛情设宴款待,酒已经喝得够多了。请您登上宝殿,为我们倒换关文,趁着天色尚早,送我这三位徒弟出城吧。” 女王听从了他的话,挽着长老的手,结束了筵席,一同前往金銮宝殿,并且马上就让长老即位。三藏连忙说道:“不行!不行!刚才太师说过,明天才是黄道吉日,贫僧那时才敢即位称王。今天就请先给我们盖上关文印信,打发他们离去吧。” 女王依言,重新坐回龙床,随即让人取来一张金交椅,放置在龙床的左边,请唐僧坐下,然后吩咐徒弟们把通关文牒拿上来。大圣便让沙僧解开包袱,取出关文。大圣双手捧着关文,恭敬地递上。女王仔细地看了一番,只见上面盖有大唐皇帝的宝印九颗,下面还有宝象国印、乌鸡国印、车迟国印。女王看完后,娇声笑语地问道:“御弟哥哥,你原来姓陈吗?” 三藏回答道:“我俗家姓陈,法名玄奘。因为唐王陛下隆恩,认我为御弟,赐我姓唐。” 女王又问:“关文上怎么没有你高徒的名字呢?” 三藏说:“这三个顽皮徒弟,并非我唐朝本土之人。” 女王疑惑地问:“既然不是唐朝人,为什么愿意跟随你前来呢?” 三藏解释道:“大徒弟祖籍东胜神洲傲来国;二徒弟来自西牛贺洲乌斯庄;三徒弟则是流沙河人。他们三人都因触犯天条,幸得南海观世音菩萨解救,从此一心向善,皈依佛门,想要将功赎罪,所以情愿保护我前往西天取经。他们都是我在途中收的徒弟,因此关文牒上没有注明他们的法名。” 女王说道:“我来给他们添注法名,好不好?” 三藏回答:“一切听从陛下的安排。” 女王立刻让人取来墨笔,浓浓地磨好香墨,将毛笔饱蘸墨汁,在牒文之后,工工整整地写上了孙悟空、猪悟能、沙悟净三人的名讳,接着取出御印,端端正正地盖上,又亲手画了花押,然后把关文传递下去。孙大圣接过关文,让沙僧妥善包裹好。
女王又拿出一盘碎金碎银,走下龙床递给行者,说道:“你们三人拿着这些暂且当作路费,早日前往西天;等你们取经归来,寡人还有重谢。” 行者说道:“我们出家人,不接受金银,一路上自有化缘乞讨的地方。” 女王见他不接受,又取出十匹绫锦,对行者说:“你们行程匆忙,来不及裁剪制作新衣,拿这些在路上做件衣服,也好遮挡风寒。” 行者说:“出家人穿不了绫锦,我们有自己的粗布衣服护体。” 女王见他还是不接受,便吩咐道:“取三升御米,让他们在路上权且当作一顿饭食。” 八戒听到 “饭” 字,立刻伸手接过来,塞进了包袱里。行者说道:“兄弟,咱们的行李已经够沉重了,你还有力气挑米?” 八戒笑着说:“你哪里懂?米可是好东西,一天就吃完了。一顿饭的工夫,就解决了。” 于是师徒三人一起上前谢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