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听了,急忙转身走进屋里,把糕递给三藏,说:“师父放心,先别操心以后的事,吃了糕,我跟您说。” 长老接过糕,对这家的老者说:“公公,请吃糕。” 老者说:“我家还没招待你们茶饭,怎么敢吃你的糕?” 行者笑着说:“老人家,茶饭就不必麻烦了。我问您,铁扇仙住在哪里?” 老者问:“你问这个做什么?” 行者说:“刚才那个卖糕的人说,这位神仙有一把芭蕉扇。求来之后,一扇熄火,二扇生风,三扇下雨,你们这里才能播种收割,靠五谷养生。我想去向他讨来扇子,扇灭火焰山的火,好让我们过去,也让这里的百姓能按时耕种收割,安居乐业。” 老者说:“确实有这么个说法。但你们没有礼物,恐怕那位圣贤不会给你们。” 三藏问:“他要什么礼物?” 老者说:“我们这里的人,十年去拜求一次。要用四头猪、四只羊,还有花红表里、异香时果、鸡鹅美酒,沐浴斋戒,诚心诚意地拜到那座仙山,请他出洞,到这里施展法术。” 行者问:“那座山在什么地方?叫什么名字?有多远?我去问他要扇子。” 老者说:“那山在西南方,名叫翠云山。山里有个仙洞,叫芭蕉洞。我们这里的信徒去拜仙山,来回要走一个月,大概有一千四百五六十里路。” 行者笑着说:“没关系,我去去就回。” 老者说:“且慢,吃些茶饭,准备些干粮,还得两个人做伴。那路上没有人家,还有很多狼虎,不是一天就能到的。可别不当回事。” 行者笑着说:“不用,不用!我去了!” 话音刚落,行者突然消失不见了。老者慌张地说:“我的天啊!原来是腾云驾雾的神人啊!”
暂且不说这家人对唐僧等人更加殷勤地供奉。再说那行者转眼间就来到了翠云山,按下祥光,正在寻找洞口,忽然听到丁丁的声音,原来是山林里有个樵夫在伐木。行者快步走上前去,又听到樵夫念道:
“云际依依认旧林,断崖荒草路难寻。
西山望见朝来雨,南涧归时渡处深。”
行者上前行礼说:“樵哥,你好。” 樵夫放下斧头,回礼道:“长老要去哪里?” 行者问:“请问樵哥,这里是翠云山吗?” 樵夫说:“正是。” 行者又问:“那铁扇仙的芭蕉洞在哪里?” 樵夫笑着说:“这芭蕉洞倒是有,可没有铁扇仙,只有个铁扇公主,又叫罗刹女。” 行者问:“人们说她有一把芭蕉扇,能熄灭火焰山的火,是她吗?” 樵夫说:“没错,没错。这位圣贤有这件宝贝,能熄灭火焰,保护那一带的百姓,所以被称为铁扇仙。我们这里的人不怎么叫她铁扇仙,只知道她叫罗刹女,是大力牛魔王的妻子。”
行者听了,大惊失色,心中暗想:“又是冤家路窄!当年收服了红孩儿,听说就是她生的。之前在解阳山破儿洞遇到她的小叔子,他都不肯给我们水,还想着报仇;如今又碰上她的父母,这扇子可怎么借得到?” 樵夫见行者沉思不语,不停地叹息,便笑着说:“长老,你是出家人,有什么可忧虑的?顺着这条小路向东走,不到五六里,就是芭蕉洞。别发愁了。” 行者说:“不瞒樵哥说,我是东土唐朝派往西天取经的唐僧的大徒弟。前年在火云洞,和罗刹女的儿子红孩儿有过一些过节,我担心罗刹女记仇,不肯借扇子给我,所以发愁。” 樵夫说:“大丈夫要善于察言观色,你就以借扇为名,别提以前的不愉快,肯定能借到。” 行者听了,深深地作了个揖说:“多谢樵哥教导。我这就去。”
于是,行者告别樵夫,径直来到芭蕉洞洞口。只见两扇大门紧闭,洞外风光秀丽,真是个好地方!那山以石头为骨骼,石头是泥土的精华。烟霞中蕴含着湿润的气息,苔藓为山林增添了新的绿意。山势巍峨,比蓬莱仙岛还要高耸,幽静的花香如同大海中的瀛洲。几棵高大的松树栖息着野鹤,几株衰败的柳树传来山莺的啼叫。这里确实是千年古迹,万载仙踪。碧绿的梧桐上有彩凤鸣叫,流动的活水中潜藏着苍龙。曲折的小径上荜萝垂挂,石梯被藤葛缠绕。猿猴在翠岩上对着明月欢叫,鸟儿在高树上为晴空而喜悦。两旁的竹林阴凉如雨,一条小径上繁花似锦,花瓣如同绣绒般散落。时常能看到白云从远方的山峦飘来,随意地随风飘荡。
行者走上前喊道:“牛大哥,开门!开门!” 只听 “呀” 的一声,洞门打开了,里面走出一个毛女,手中提着花篮,肩上扛着锄头。她一身衣衫褴褛,却毫无装饰,满面的神情却透着道心。行者迎上前去,合掌说道:“女童,麻烦你进去通报公主一声。我本是取经的和尚,在西方路上,难以通过火焰山,特地来拜借芭蕉扇一用。” 毛女问:“你是哪个寺里的和尚?叫什么名字?我好为你通报。” 行者说:“我是从东土来的,叫孙悟空和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