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彩飘扬,香烟袅袅。戗金的桌子上挂着绞绡,光彩夺目,晃人眼目;彩漆的椅子上铺着锦绣,增添了不少风光。桌上摆放的水果新鲜诱人,茶汤香气扑鼻。三五道闲食清甜可口,一两餐馒头丰盛洁净。蒸酥、蜜饯更是奇妙,油炸的糖食也美味至极。有几瓶香醇的素酒,斟出来如同琼浆玉液;献上的几杯阳羡仙茶,捧在手中,香气胜过丹桂。各种菜品应有尽有,每一样都独具特色。
一边还安排了承应的人进行歌舞吹弹,表演杂剧。师徒四人与王爷父子,尽情欢乐了一整天。不知不觉天色已晚,酒席散去,王爷又让人在暴纱亭铺设床帐,请师父们安歇,准备明天一早诚心焚香,再次拜求传授武艺。众人都听从安排,随即准备了香汤,请师父们沐浴,然后各自回房休息。此时:
众鸟高飞栖息,万籁俱寂,诗人停下笔,不再吟诵。
银河星光璀璨,天空更加明亮,野外的小路荒凉,野草长得更深。
捣衣的砧杵声从别院传来,关山遥远,勾起了思乡之情。
寒蛩的叫声清脆响亮,仿佛知晓人的心意,在床头 “呖呖” 作响,惊醒了梦中人。
一夜无话。第二天早上,老王父子又来拜见长老。昨天是以王爷的礼节相见,今天就行起了师徒之礼。那三个小王子,对着行者、八戒、沙僧当面叩头,拜问道:“尊师的兵器,能不能借给弟子们看一看?” 八戒听了,欣然取出钉钯,扔在地上。沙僧也把宝杖抛了出去,靠在墙边。二王子和三王子跳起来就去拿,却如同蜻蜓撼石柱一般,一个个涨得红头赤脸,却连分毫都没能挪动。大王子见状,叫道:“兄弟,别白费力气了。师父们的兵器,都是神兵,不知道有多重呢!” 八戒笑着说:“我的钯也没多重,正好是一藏之数,连柄带钯一共五千零四十八斤。” 三王子问沙僧:“师父,您的宝杖多重?” 沙僧笑道:“也是五千零四十八斤。” 大王子又请求看看行者的金箍棒。行者从耳朵里取出一个针儿,迎风一晃,就变得碗口粗细,直直地立在众人面前。王父子见了,都惊恐不已,众官员也个个心惊胆战。三个小王子行礼问道:“猪师父、沙师父的兵器,都能随身藏在衣服下面,随时取用。孙师父为什么从耳朵里取出来,而且见风就变大,这是为什么呢?” 行者笑道:“你们有所不知,我这棍子可不是凡间普通的东西。这棍子是:
混沌初开时冶炼的铁,由大禹神人亲自打造。无论是湖海江河,深浅如何,都曾用这棍子测量得清清楚楚。在开山治水的太平年代,它流落至东洋,镇守海阙。历经岁月,它能放出彩霞,可大可小,还能保持光洁。老孙有缘得到它,凭借口诀,它能变化无穷。变大能弥漫整个宇宙,变小就像针儿一样。这棍子名叫如意金箍棒,在天上人间堪称一绝。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粗细可以随心变化。它曾助我大闹天宫,也曾随我攻打地府。降伏虎龙,无往不利,降魔除怪,处处显威。只要举棒一指,太阳都会昏暗,天地鬼神都胆战心惊。这混沌仙物流传至今,原本就不是凡间的凡铁。
王子们听了,一个个不停地顶礼膜拜。三人走上前,郑重地行起大礼,虔诚地请求传授武艺。行者说:“你们三人想学哪般武艺?” 王子说:“愿意使棍的就学习棍法,习惯使钯的就学习钯术,喜欢用杖的就学习杖法。” 行者笑道:“教你们倒也容易,只是你们力气不够,使不动我们的兵器,恐怕学不精通,就像‘画虎不成反类狗’。古人说:‘教导不严是老师的失职,学问无成是学生的过错。’你们既然有诚心,那就去焚香拜过天地,我先传授你们一些神力,然后再传授武艺。”
三个小王子听了,满心欢喜,立刻亲自抬来香案,洗净双手,焚香朝天礼拜。拜完之后,请师父传授法术。行者转过身,对着唐僧行礼说:“禀告尊师,恕弟子冒昧。当年在两界山承蒙师父大德,救弟子脱离苦难,从此皈依佛门,一路西行。虽然还没有好好报答师父的恩情,但也为了取经事业,渡水登山,竭尽全力。如今来到佛国之地,有幸遇到贤王的三个儿子,他们拜我等为师,想要学习武艺。他们既然成了我等的徒弟,也就是师父您的徒孙了。所以特向师父禀告,以便能够传授他们本领。” 三藏听了,十分高兴。八戒、沙僧见行者行礼,也转身向三藏磕头说:“师父,我们愚笨,嘴笨不会说话。希望师父高坐法位,也让我们俩各自收个徒弟,也算是在西方取经路上的一段美好回忆。” 三藏欣然应允。
行者这才让三个王子到暴纱亭后面的静室中,画好罡斗,让三人都趴在里面,一个个闭目养神。行者在这里暗暗念动真言,诵动咒语,将仙气吹入他们三人心腹之中,把他们的元神收归本舍,传授口诀,让他们各自获得了巨大的膂力,又运功添了火候,就如同脱胎换骨一般。运遍了子午周天之后,三个小王子才苏醒过来,一起爬起身,抹了抹脸,顿时精神抖擞,个个骨壮筋强。大王子立刻就能拿动金箍棒,二王子也能抡起九齿钯,三王子则能举起降妖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