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黛玉、宝钗、湘云三人见探春等人进来,赶忙把之前的话题打住,不再提起。探春等人问候过后,大家说笑了一阵,便各自散去。
谁知道上回提到的那位老太妃去世了,所有有诰命的夫人等都要入朝,按照爵位等级随班守丧。皇帝还向天下颁布敕谕:但凡有爵位的人家,一年内不得举办筵席、演奏音乐,普通百姓三个月内不得婚嫁。贾母、邢夫人、王夫人、尤氏、许氏婆媳祖孙等人,每天都要入朝随祭,直到下午两点以后才回来。在皇宫偏宫守灵二十一天后,才将灵柩送往先陵,那地方叫孝慈县。从京城到先陵,往返需要十来天的时间,如今灵柩送到这里,还要停放几天,才会下葬,所以大概要耗费一个月的时间。宁国府的贾珍夫妻二人,自然也是要去的。
两府没有当家的人,于是大家商议,家中不能没有主事之人,便宣称尤氏正在产育,把她腾出来,协理荣国府和宁国府两处的事务。又拜托薛姨妈在大观园里照管众姊妹和丫鬟们。薛姨妈没办法,只好也搬进园子里来。因为宝钗那里有湘云、香菱;李纨那里,如今李婶母女虽然走了,但有时也会来住个三五天,说不准什么时候就来;贾母又把宝琴交给李纨照管;迎春那里有岫烟;探春因为家务繁杂,而且不时有赵姨娘和贾环来吵闹,很不方便;惜春的住处房屋狭小;况且贾母千叮咛万嘱咐,托薛姨妈照管林黛玉,薛姨妈平时也最疼爱黛玉,如今正好碰上这事,便搬到潇湘馆和黛玉同住,对黛玉的一应药饵饮食都十分用心。黛玉感激不尽,此后便像称呼宝钗一样称呼薛姨妈,对宝钗也直接叫姐姐,对宝琴直接叫妹妹,就好像亲姐妹一样,比其他人更为亲近。
贾母见此情形,十分高兴,也放下心来。薛姨妈只是照管众姊妹,约束丫头们,对于家中大大小小的事务,都不愿多管闲事。尤氏虽然每天都过来,但也只是应付差事,点个卯,也不敢滥用权势,而且她家上下也只剩下她一个人料理,再者每天还要照管贾母、王夫人下榻之处一应所需的饮食、铺设之物,所以也十分操劳。
当下荣国府和宁国府两处的主人都如此忙碌,两处的执事人等,有的跟随入朝,有的在朝外照理下榻之处的事务,还有的提前去安排下榻之处,个个都忙得不可开交。因此两处的下人没了正经的管束,都趁机偷懒,有的还结党营私,和暂时掌权的执事人一起玩弄权势。荣国府只留下赖大以及几个管事照管外面的事务。赖大手下常用的几个人都已经离开了,虽然另外委派了人,但都是些生面孔,用起来很不顺手。而且这些人没什么见识,有的趁机哄骗财物,没有节制;有的胡乱告状,却拿不出证据;有的举荐人也没有正当理由,种种不良行为,到处惹是生非,实在难以一一详述。
又因为各官宦人家凡是养了优伶男女的,一概都要遣散。尤氏等人便商议,等王夫人回家后回明此事,也打算遣散府里的十二个唱戏的女孩子。尤氏还说:“这些人原本是买来的,如今虽然不唱戏了,但尽可以留着使唤,让那些教习们自行离去就好了。” 王夫人却说:“这些学戏的可不同于普通使唤的丫头,她们也是好人家的儿女,因为家境不好才被卖了来做这行,装丑弄鬼好几年。如今有这个机会,不如给她们几两银子做盘缠,让她们各自离去。当年祖宗在世的时候,就有这样的先例。咱们如今要是不这么做,既损阴德,又显得小气。如今虽然还有几个老的留下来,那是因为她们各有原因,不肯回去,所以才留下使唤,等年纪大了,就配给咱们家的小厮们了。” 尤氏说:“如今我们去问问这十二个女孩子,有愿意回去的,就带信儿让她们父母亲自来领回去,给她们几两银子盘缠,这样才妥当。要是不叫她们父母亲人来,只怕有混帐人冒名顶替把人领出去,又转卖了,那就辜负了这一番恩典。要是有不愿意回去的,就留下。” 王夫人笑着说:“这话在理。”
尤氏等人又派人把这件事告诉了凤姐。一面告知总理房,给每个教习八两银子,让他们自行安排。把梨香院的一应物件清查登记,收管明白,派人值夜看守。然后把十二个女孩子叫来当面询问,结果一多半都不愿意回家:有的说父母虽然健在,但只知道把她们卖来卖去,这一回去,还得被卖;有的说父母已经去世,是被叔伯兄弟卖了的;有的说无依无靠,没地方可去;有的说眷恋贾府的恩情,不舍得离开。愿意回去的只有四五个人。王夫人听了,只好把她们留下。让那四五个人的干娘先领回家,只等她们的亲生父母来领人;把不愿意回去的分散到园子里使唤。
贾母便留下文官自己使唤,把演正旦的芳官指给宝玉,把演小旦的蕊官送给宝钗,把演小生的藕官指给黛玉,把演大花脸的葵官送给湘云,把演小花脸的豆官送给宝琴,把演老外的艾官送给探春,尤氏则讨了演老旦的茄官。当下大家各得其所,就像倦鸟出笼,每天在园子里玩耍。众人都知道她们不会做针线,不习惯干粗活,也就不太责备她们。其中有一两个懂事的,担心将来没有一技之长难以立足,便把唱戏的本事丢开,学起了针线、纺织等女工活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