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店主人出来问道:“因为什么事吵吵嚷嚷的?” 店小二便把文王欠饭钱的事说了一遍。店主人见文王虽然年纪大了,但精神矍铄,相貌不凡,便问道:“你往西岐去做什么事?怎么连盘缠都没有?我又不认识你,怎么能随便记账,你得说清楚,才能给你记。” 文王说:“店主人,我不是别人,正是西伯侯。我被囚禁在羑里七年,承蒙圣上赦免归国,幸好遇到我儿子雷震子救我出了五关,所以现在身上没钱,想在你这记几天账。等我到了西岐,派官员送来,绝不食言。”
那店家一听是西伯侯,慌忙倒身下拜,口称:“大王千岁!小民有眼无珠,有失接驾之罪。请大王到里面,我为您献上酒水,小民亲自送大王回国。” 文王问道:“你姓甚名谁?” 店主人说:“小民姓申名杰,五代都住在这里。”
文王十分高兴,问申杰:“你有没有马借给我一匹,让我骑着赶路,等我回国后,必定重重感谢。” 申杰说:“小民都是小户人家,哪有马匹?家里有拉磨的驴,收拾一下鞍辔,大王暂且骑着它赶路,小人亲自跟随伺候。”
文王大喜,离开金鸡岭,过了首阳山,一路上白天赶路,晚上投宿。当时正值深秋,只见金风飒飒,枫林翠绿,景色虽然优美,可寒鸦悲啼,秋风瑟瑟,蟋蟀的叫声凄惨悲切。况且西伯侯早已离开故乡许久,看到这样的景色,心中怎能平静?恨不得立刻就回到西岐,与母亲、妻子、孩子相聚,以解心中的忧愁。暂且按下文王在路上的情况不表。
且说文王的母亲太姜,在宫中思念西伯侯。忽然,一阵风刮过,竟然带着呼啸声。太姜让侍女焚香,用金钱占卜先天之数,很快就知道了西伯侯会在某日某时回到西岐。太姜十分高兴,急忙传令让百官和众世子到西岐城外迎接。众文武官员和各位公子听闻,无不欢喜。
西岐的百姓们牵着羊、挑着酒,家家户户焚香,烟雾弥漫在道路上。文武百官和各位公子都穿着大红的吉服。此时,文王一家骨肉团聚,如同龙虎重逢,喜庆的氛围愈发浓厚。有诗为证:
“万民欢忭出西岐,迎接龙车过九逵;羑里七年今已满,金鸡一战断穷追。
从今圣化过尧舜,目下灵台立帝基;自古贤良周代盛,臣忠君正见雍熙。”
且说文王与申杰一同往西岐赶路,走过许多路途,终于再次看到了故园。文王心中不禁涌起一阵凄凉,回想起昔日前往朝歌,遭遇那场大难,没想到今日归来,已然过去了七年。青山依旧,可人事却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正在感慨之时,只见前方两面红旗招展,一声大炮轰鸣,涌出一队人马。文王见状,心中大喜,说道:“这必定是众文武官员前来迎接本王的。” 只见大将军南宫适、上大夫散宜生,带领着四贤八俊、三十六杰,如辛甲、辛免、太颠、闳夭、祁公、尹公等人,纷纷伏于道路两旁。文王的次子姬发快步上前,拜倒在驴前,说道:“父王被困异国他乡,时光匆匆流逝,作为儿子,却不能为父王分忧解难,实在是天地间的罪人,还望父王宽恕。如今再次见到父王,儿臣心中无比欣慰。”
文王看着儿子和众文武官员,不禁流下泪来,说道:“本王今日心中满是凄凉之感。曾经本王失去了家,如今又有了家;失去了国,如今又有了国;失去了臣子,如今又有了臣子;失去了儿子,如今又有了儿子。我深陷囹圄七年,被囚禁在羑里,本已甘心老死在那里。如今有幸重见天日,能与你们再次团聚,看到这一切,反而更觉心中凄凉。”
大夫散宜生启奏道:“昔日成汤也曾被囚禁于夏台,然而一旦回到自己的国家,便有了一番作为,成就了一番大业。如今主公归国,更应修明德政,养育百姓,等待时机而动。谁又能说今日的羑里,不会如同昔日的夏台,成为主公崛起的契机呢?”
文王说道:“大夫所言,并非是为我着想的话,也不符合臣子侍奉君主的道理。我有罪当诛,承蒙圣上的大恩而未被处死,虽然遭受了七年的囚禁,可这也是天子浩荡的洪恩。如今赦免我归国,还给予优厚的赏赐,进爵加封,赐予黄钺白旄,让我拥有征伐之权,这是何等特殊的恩宠。我应当竭尽全力尽到臣子的本分,此生绝不敢萌生二心。怎么能将这与夏台相提并论呢?大夫突然说出这样的话,实在不是我所期望的。以后切不可再提此事。” 众臣听后,心悦诚服。
姬发走上前,请父王更换衣服,乘坐辇车。文王听从了他的建议,换上王服,坐上辇车,并让申杰一同进入西岐。一路上,百姓欢呼雀跃,道路两旁充满了欢声笑语,笙簧乐器演奏出欢快的乐曲,家家户户焚香祈福,张灯结彩。文王端坐在銮舆之中,两旁的侍从整齐成行,幢幡遮蔽了日光。只见百姓们大声呼喊:“七年未见大王尊颜,如今大王归国,万民敬仰,我们渴望亲眼目睹大王的风采,心中满是欣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