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的推行,向来以施行仁义为先。若是肆意征伐,最终只会陷入沉沦。那些追逐功名的战士,就如同奔涌的海浪,盲目冲动;而逐劫的神仙,也似断了线的风筝,迷失方向。这世间的异术奇珍,到底哪一个才是真正有用的?争强图霸的行径,又有哪一种是真实且值得的呢?倒不如闭上眼睛,在深山之中静坐,安守天真,修养自身。
话说闻太师听了吉立的建议,突然想起了在海岛修行的道友,不禁拍掌大笑道:“只因事务繁杂,整日忙忙碌碌,被这些军民之事缠身,不得空闲,竟把这些道友都忘却了。若不是你方才提起,这天下何时才能太平?” 他吩咐吉立:“传众将知晓,三日之内不必来见我。你与余庆好生看守相府,我去两三天就回来。”
闻太师骑上黑麒麟,挂上两根金鞭,在麒麟的角上轻轻一拍,麒麟便四足生风,瞬间踏云而起,周游天下。有诗为证:
四足风云声响亮,麟生雾彩映金光;
周游天下须臾至,方显玄门道术昌。
话说闻太师来到西海九龙岛,只见海浪滔滔,烟波滚滚。他将坐骑落在崖前,抬眼望去,只见洞门外异花奇草争奇斗艳,翠柏青松郁郁葱葱,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这里果然是只有仙家往来的地方,哪有凡人能够涉足?闻太师正观赏间,一个童儿从洞里出来。
太师问道:“你师父在洞里吗?” 童儿回答:“家师正在里面下棋。” 太师说:“你去通报一声,商都的闻太师前来拜访。”
只见四位道人听到这话,一同走出洞来,大笑着说:“师兄!是哪一阵风把你吹到这里来了?” 闻太师见四人出来,满脸笑容地迎上去,邀请他们进洞,相互行礼后,在蒲团上坐下。
四位道人问:“闻兄从哪里来?” 太师回答:“特地前来拜访。” 道人又问:“我们隐居在这花鸟之间,不知你有何事相告,竟亲自来到此地?” 太师说:“我深受国家大恩,承蒙先王托付,官居相位,统领朝纲重务。如今西岐武王麾下的姜尚,乃是昆仑门下弟子,依仗道法,欺瞒朝廷,协助姬发作乱。之前我派张桂芳领兵征伐,却未能取胜。无奈东南方向又战乱不止,诸侯猖獗。我想西征,可又担心国家空虚,自己实在想不出办法,惭愧地来见道兄。若道兄肯助我一臂之力,扶危济弱,铲除强暴,那真是我闻仲的万幸。”
头一位道人回答说:“闻兄既然来了,我贫道愿意前往救援张桂芳,大事自然可定。” 只见第二位道人说:“要去我们四人就一起去。难道王兄为了闻兄去,我们就不去了?” 闻太师听了,十分高兴。这四位道人,正是封神榜上有名的人物。一位姓王名魔,二位姓杨名森,三位姓高名友乾,四位姓李名兴霸,他们原本是灵霄殿的四将。看官们要知道,大抵神道都是由神仙而来,只因他们根行浅薄,无法修成正果,朝见元始天尊,所以才成了神道。
且说王魔对闻太师说:“闻兄你先回去,我们随后就到。” 太师说:“承蒙道兄好意,还望尽快前来,不要耽搁。” 王魔说:“我让童儿先把坐骑送往岐山,我们马上就来。” 闻太师骑上黑麒麟,回朝歌去了,暂且不表。
且说王魔等四人,一同施展水遁之术,朝着朝歌赶来。他们的水遁之术是怎样的呢?有诗为证:
五行之内水为先,不用乘舟不驾船;
大地乾坤顷刻至,碧游宫内圣人传。
话说四位道人来到朝歌,收了水遁之术,进了城。朝歌的军民一见他们,吓得魂飞魄散。王魔头戴一字巾,身穿水合袍,面如满月;杨森头戴莲子箍,打扮得像个头陀,身穿皂服,面如锅底,胡须如同朱砂,两道黄眉格外醒目;高友乾挽着双抓髻,身穿大红服,面如蓝靛,胡须也是朱砂色,上下还长着獠牙;李兴霸头戴鱼尾金冠,身穿淡黄服,面如重枣,一部长髯,都有一丈五六尺长,随风晃晃荡荡。百姓们见了,无不惊得伸舌咬齿。
王魔问百姓:“闻太师府在哪里?” 有胆子大的回答:“在正南二龙桥。” 四位道人来到相府,太师迎出来,相互施礼后,传令摆上酒席款待四人。在左道之人中,大多食用荤酒,持斋的人很少。
第二天,太师入朝,拜见纣王,说:“臣请得九龙岛四位道者,前往西岐攻打武王。” 纣王说:“太师为朕辅佐国家,为何不请他们来相见?” 太师领旨,不一会儿,带领四位道人进殿。纣王一见他们,吓得魂不附体,这四人的相貌实在是太凶恶了。
道人向纣王行礼说:“衲子稽首了。” 纣王说:“道者平身。” 传旨让太师代他行礼,在显庆殿设宴款待。太师领旨,纣王回宫。
且说五位在殿中欢饮,王魔说:“闻兄,等我们成功之后,再开怀畅饮吧,我们这就去了。” 四位道人离开朝歌,太师送出朝歌,自己回府,暂且不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