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邓昆到了深夜,独自思考:“如今大势已倾向周主,纣王昏庸无道,想必也撑不了多久。况且黄飞虎还是我的两姨丈,如今被囚禁在这里,让我难以施展手脚,这可如何是好?再说武王功德日益兴盛,有龙凤之姿,天日之表,确实是顺应天命的君主。姜子牙又善于用兵,门下都是些有道术的异人,这关怎么可能为纣王长久坚守呢?我不如归顺周朝,顺应天时。只是担心芮吉不同意,这可怎么办?且等明天用言语试探他一下,看看他的想法,再做打算。” 就这样,邓昆思索了半夜。暂且不说邓昆已有归周之意。
且说芮吉自从与武王对阵,回到关内,虽然在饮酒,但心中暗自思量:“人们都说武王有德,今日一见,果然气度不凡;姜子牙善于用兵,他的门下也都是些异人。如今三分天下,周朝已占其二,看来这关是守不住了。我不如献关归降,以免百姓遭受战争之苦。只是不知道邓昆心里是怎么想的。我且慢慢用言语试探他,就知道他的真实想法了。” 两人都有意归周,暂且按下不表。
第二天,二位诸侯升殿坐下,众将官参拜完毕。邓昆说:“关中兵少将寡,昨天临阵交锋,姜子牙果然用兵如神,相助他的大多是些有道术的人,国事如此艰难,这可如何是好?” 卞吉说:“国家兴隆,自然会有豪杰相助,又岂能只看人数多少呢?” 邓昆说:“卞将军说得虽有道理,但眼下局势难以支撑,这可怎么办?” 卞吉说:“如今关外还有那幽魂白骨幡,阻挡着周兵,料想姜子牙也无法通过。” 芮吉听了他们二人的对话,心中暗自思忖:“邓昆已经有意归周了。” 不知不觉到了晚上,众人饮了几杯酒,各自散去。
邓昆让心腹之人秘密邀请芮侯来饮酒,芮吉接到邀请,欣然前往。二位诸侯携手来到密室,左右点起蜡烛,二人面对面举杯畅饮。正是:二位有意归真主,自有高人送信来。
暂且不说二位诸侯正在密室中饮酒,想要说出心事,却又不好贸然开口。只说姜子牙在军营中谋划着夺取关隘,只因那幽魂白骨幡挡在路上,想另寻路径,又不清楚关中的虚实,也不知道黄飞虎等人的下落,正无计可施。忽然,他想起了土行孙,于是召唤道:“土行孙!我吩咐你今晚进关,如此这般探听消息,千万不可有误。” 土行孙领命,抖擞精神,到了一更时分,径直进关。他先前往狱中探望南宫适等三人,看到看守的人还没入睡,不敢轻举妄动,便到别处去查看。不知不觉,来到了前面,听到邓、芮二位诸侯正在那里饮酒。土行孙便躲在地下,偷听他们在说些什么。
只见邓昆屏退左右,笑着对芮吉说:“贤弟!我们说句玩笑话,你觉得将来是周朝兴盛,还是商朝兴盛?你我私下议论,各抒己见,不要隐瞒,反正也没有外人知道。” 芮侯也笑着说:“兄长这么问,让小弟如何敢畅所欲言?要说我的见识,又有些不敢说;要是含糊应答,兄长又会笑话小弟是无用之人,这不是为难小弟吗?” 邓昆笑着说:“我与你虽然姓氏不同,但情同骨肉。此时你说的话,只有我听到,有什么心里话不能说呢?贤弟不要有顾虑。” 芮吉说:“大丈夫与知心朋友谈论天下政事,如果不坦诚相见,倾吐一番,又怎么能担当起天下事,成为识时务的俊杰呢?依小弟愚见,你我如今虽然奉旨协同守关,但这不过是逆天而行罢了,这哪里是百姓所希望的呢?如今主上失德,四海分崩,诸侯叛乱,都渴望有一位明主出现,天下局势如何,不问可知。况且周武的仁德遍布四海,姜尚贤能,辅佐国务,又有三山五岳的道术之士相助,周朝日益强盛,商朝日渐衰弱,将来继承商朝天下的,不是周武还能是谁?前日会战,我看武王的气度,已经与众不同。只是我们受国家厚恩,只能以死相报,尽自己的职责罢了。承蒙兄长垂问,所以我才敢如实相告,其他的我就不知道了。”
邓昆笑着说:“贤弟这一番议论,足见你的深谋远虑,不是他人能比得上的。只可惜生不逢时,没有遇到明主。将来纣王被周朝俘虏,我与贤弟也不过白白送命而已。愚兄我与草木同朽也就罢了,只是可惜贤弟不能像古人所说的那样,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仕,以施展贤弟的才华。” 说罢,连连叹息。芮吉笑着说:“据小弟观察兄长的意思,兄长已经有意归周,小弟愿意追随兄长。” 邓昆急忙起身,安慰他说:“不是我敢有不忠之心,只是从天命和人心来推断,商朝终究不是好的归宿,白白送死也没有意义。既然贤弟也有此心,正所谓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只是我们没有门路归降,这可怎么办?” 芮吉说:“我们慢慢想办法,再等待机会。”
二人正在商议,土行孙在地下听得清清楚楚,心中暗自欢喜。他心想:“我何不在此时与他们见上一面,又有何妨?也算是我进关这一趟,能引进二位诸侯归周,也算是一份功劳。” 正是:世间万事由天数,引得贤侯归武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