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周敬王三十六年春天,越王勾践派大夫诸稽郢率领三千士兵,协助吴国攻打齐国。吴王夫差于是征集了九郡的兵力,大规模地讨伐齐国。他事先派人在句曲修建了一座别馆,馆内遍植秋梧,命名为梧宫。夫差让西施搬到那里避暑,打算等战胜齐国回来,就在梧宫度过夏天后再回都城。
吴国军队即将出发,伍子胥又来劝谏:“越国才是我们的心腹大患,而齐国不过是疥癣之疾。如今大王出动十万大军,行军千里运送粮草,去对付疥癣之疾,却忘了心腹的大毒,我担心齐国未必能战胜,而越国的灾祸却已经降临了。” 夫差生气地说:“我发兵的日期已定,你这老贼故意说出这不吉利的话,阻挠我的大计,该当何罪?” 说着就想杀了伍子胥。伯嚭悄悄上奏说:“这是先王的老臣,不能轻易诛杀。大王不如派他去齐国约战,借齐国人的手除掉他。” 夫差说:“太宰这个计策很好。” 于是写了一封信,历数齐国攻打鲁国、轻视吴国的罪行,命令伍子胥去见齐国国君,希望能激怒齐国人,让他们杀掉伍子胥。
伍子胥料到吴国必定会灭亡,就私下带着儿子伍封一同前往。到了临淄,伍子胥传达了吴王的命令。齐简公大怒,想要杀了伍子胥,鲍息劝谏道:“伍子胥是吴国的忠臣,多次劝谏吴王都不被采纳,他们之间已经势同水火。如今派他来齐国,就是想让齐国杀了他,来免除自己的谤议。我们应该放他回去,让他们吴国的忠佞之人自己相互攻击,这样夫差就会背上恶名了。” 齐简公于是厚待伍子胥,告知了他作战的日期,定在春末。伍子胥原本就和鲍牧相识,所以鲍息才劝谏齐侯不要杀伍子胥。鲍息私下询问吴国的事情,伍子胥只是流泪,什么也不说,只是拉着儿子伍封,让他拜鲍息为兄长,寄住在鲍家,从今往后只称王孙封,不要再用伍姓。鲍息感叹道:“伍子胥大概知道自己会因劝谏而死,所以预先谋划,要在齐国留下后代啊。” 这里暂且不说伍子胥父子分离的痛苦。
再说吴王夫差,选了个日子,从西门出兵。路过姑苏台时,停下来吃午饭。吃完饭后,夫差忽然睡着了,做了一个奇怪的梦。醒来后,他心里恍恍惚惚的,就把伯嚭召来,告诉他:“我中午睡了一会儿,做了很多梦。我梦见自己走进章明宫,看到两个釜在煮饭,却怎么也煮不熟;又有两只黑犬,一只朝着南方叫,一只朝着北方叫;还有两把钢锹,插在宫墙上;有流水哗哗地流进殿堂;后房里发出的声音,既不像鼓也不像钟,倒像是锻工打铁的声音;前园里没有其他植物,只横着生长出梧桐树。太宰,你给我占一占这个梦的吉凶。”
伯嚭叩首祝贺道:“太好了!大王的这个梦,预示着这次兴兵伐齐一定会成功。我听说,章明,意味着攻破敌人、大功告成,声名响亮;两釜炊而不熟,说明大王德行盛大,气势有余;两只黑犬一南一北地叫,象征着四方的夷族都来归服,诸侯都来朝拜;两把钢锹插在宫墙上,代表着农工们尽心尽力,田夫们辛勤耕种;流水流入殿堂,意味着邻国前来进贡,财物充实;后房发出像锻工的声音,是宫女们欢乐,声音和谐;前园里横生梧桐树,说明梧桐可以制作琴瑟,音调和谐。大王这次出征,美好得无法形容。”
夫差虽然喜欢伯嚭的阿谀奉承,但心里还是觉得不太踏实。他又把这件事告诉了王孙骆,王孙骆回答说:“我愚昧无知,无法参透其中的微妙。城西的阳山,有一个奇人,叫公孙圣,此人见多识广。大王心里疑惑,为什么不把他召来决断呢?” 夫差说:“你马上替我把他召来。”
王孙骆领命后,驾车疾驰去迎接公孙圣。公孙圣得知缘由后,趴在地上痛哭。他的妻子在一旁笑着说:“你性子太拘谨了,很少见到君主,突然听到被宣召,就哭得像下雨一样。” 公孙圣仰天长叹道:“可悲啊!这不是你能理解的。我曾经推算过自己的寿命,今天就是我的死期。我马上就要和你永别了,所以才悲伤。”
王孙骆催促公孙圣上车,两人一同疾驰到姑苏台。夫差召见公孙圣,把自己梦到的详细情形告诉了他。公孙圣说:“我知道说了这些话一定会死,但即便如此,我也不敢不说。奇怪啊!大王的这个梦,预示着这次兴兵伐齐的结果很不好。我听说,章,意味着作战不能取胜,落荒而逃;明,意味着离开光明,走向黑暗。两釜炊而不熟,是说大王会战败逃走,连饭都吃不上。黑犬一南一北地叫,黑属于阴类,预示着要走向阴方。两把钢锹插在宫墙上,是说越国的军队会攻入吴国,挖掘我们的社稷。流水流入殿堂,意味着波涛会淹没一切,后宫将变得空荡荡。后房发出像锻工的声音,是说宫女们会成为俘虏,只能长叹。前园里横生梧桐树,梧桐会被制作成冥器,用来殉葬。希望大王能停止伐齐的军事行动,再派太宰伯嚭解下帽子,袒露上身,向勾践叩头谢罪,这样国家或许还能安宁,大王的性命也能保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