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是卫国人,年少时居住在里巷之中。他喜好击剑,行为有些放浪不羁,为此常被母亲责骂。有一次,吴起咬自己的手臂直至出血,向母亲发誓说:“我今日离开母亲,到别的地方游学,如果不能成为卿相,手持符节,乘坐高车,就绝不踏入卫城与母亲相见!” 母亲哭着挽留他,可吴起头也不回地径直出了北门。
吴起前往鲁国,在孔子的高徒曾参门下求学。他日夜刻苦钻研诵读,不辞辛劳。齐国的大夫田居来到鲁国,十分赞赏吴起的好学精神,与他交谈时,发现吴起学识渊博,见解深刻,滔滔不绝,于是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他。
吴起在曾参门下学习了一年多,曾参知道他家中还有老母亲,一天,便问他:“你游学六年了,都不回去看望母亲,作为人子,你心里能安稳吗?” 吴起回答道:“我之前曾立下誓言:‘不成为卿相,就不进入卫城。’” 曾参说:“对别人可以发誓,对母亲怎么能发誓呢!” 从此,曾参心里便厌恶起吴起这个人。
没过多久,卫国传来消息,说吴起的母亲去世了。吴起仰天大哭了三声,随后立刻收起眼泪,像往常一样继续诵读诗书。曾参愤怒地说:“吴起不回去为母亲奔丧,真是忘本之人!水没有源头就会干涸,树木没有根基就会折断,人如果没有根本,能有好的结局吗?吴起不再是我的弟子了。” 于是,曾参命令弟子们与吴起断绝来往,不许再和他相见。
吴起就此放弃儒学,转而学习兵法。三年后学有所成,他便在鲁国谋求官职。鲁国的国相公仪休,常常与吴起谈论兵法,了解到他的才能后,便向鲁穆公举荐,吴起因此被任命为大夫。吴起俸禄丰厚后,便购置了许多妾室婢女,尽情享受生活。
当时,齐国的相国田和图谋篡夺齐国政权,他担心鲁国与齐国世代联姻,可能会声讨他的罪行,于是旧事重提,以艾陵之战的旧怨为由,发兵攻打鲁国,企图用武力威胁鲁国,使其屈服。鲁国的国相公仪休进谏说:“想要击退齐国的军队,非吴起不可。” 鲁穆公嘴上虽然答应了,但始终不肯任用吴起。等到听说齐国的军队已经攻下了成邑,公仪休再次请求说:“我多次说吴起可以任用,您为什么不采纳呢?” 鲁穆公说:“我固然知道吴起有将才,然而他娶的是田氏宗族的女子,夫妻之间的感情是最深厚的,他能保证没有观望犹豫的心思吗?所以我才犹豫不决。”
公仪休退朝后,吴起早已在相府等候求见。吴起问道:“齐国的贼寇已经深入,主公找到良将了吗?今日不是我自夸,要是任用我为将领,我必定让齐国的军队有来无回。” 公仪休说:“我再三向主公举荐你,可主公因为你与田氏联姻,心存疑虑,所以迟迟没有决定。” 吴起说:“要消除主公的疑虑,这太容易了。”
于是,吴起回到家中,问妻子田氏:“人们看重有妻子,是为什么呢?” 田氏回答:“男主外女主内,这样家道才能建立起来。人们看重妻子,就是为了成家呀。” 吴起又问:“如果一个人位至卿相,享受万钟的俸禄,功劳载于史册,名声流传千古,这样的成家是不是更宏大,这难道不是妻子对丈夫的期望吗?” 田氏说:“那当然。” 吴起接着说:“我有件事求你,你一定要帮我实现。” 田氏疑惑地问:“我一个妇道人家,怎么能帮助你成就功名呢?” 吴起说:“如今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侯想要任用我为将领,但因为我娶了田氏宗族的女子,对我有所怀疑而没有任用。如果能得到你的头颅,拿去拜见鲁侯,那么鲁侯的疑虑就会消除,我的功名也就能够成就了。”
田氏大惊失色,刚要开口说话,吴起便拔剑一挥,田氏的头颅瞬间落地。史官为此写诗感叹道:
一夜夫妻百夜恩,无辜忍使作冤魂?
母丧不顾人伦绝,妻子区区何足论。
吴起用布包裹好田氏的头颅,前去拜见鲁穆公,上奏说:“我报国心切,而您因为我妻子的缘故对我有所怀疑。我现在斩下妻子的头颅,以此表明我是为鲁国效力,而不是为齐国。” 鲁穆公面露惨色,心中不悦,说道:“将军不必如此!”
过了一会儿,公仪休入宫拜见鲁穆公,鲁穆公对他说:“吴起杀妻求将,实在是残忍至极,他的心思难以捉摸。” 公仪休说:“吴起不爱自己的妻子,只爱功名,如果您弃用他,他必定会转而为齐国效力。” 鲁穆公于是听从了公仪休的建议,立即任命吴起为大将,让泄柳、申详担任副将,率领两万士兵,前去抵御齐国的军队。
吴起受命之后,在军中与士兵同甘共苦,睡觉不铺席子,行军不骑马乘车。看到士兵们背负着沉重的粮草,他还会分担一些。有个士兵身患毒疮,吴起亲自为他调配药物,还用嘴为他吮吸脓血。士兵们感激吴起的恩情,如同父子一般,都摩拳擦掌,愿意为他奋勇作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