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任命栗腹为大将,乐乘为副将,率领十万大军攻打鄗城。又任命庆秦为副将,乐闲为副将,率领十万大军攻打代地。燕王自己则亲自率领十万大军作为中军,在后面接应。燕王正要登车出发,将渠伸手拉住燕王车上的绶带,流着泪说:“就算要攻打赵国,也请大王不要亲自前往,以免发生意外,惊扰到您。” 燕王大怒,用脚踢将渠。将渠便抱住燕王的脚哭泣着说:“我劝阻大王,是出于一片忠心啊。大王要是不听,燕国的灾祸就要降临了!” 燕王更加愤怒,下令把将渠囚禁在狱中,等凯旋之日再将他处死。于是,燕军兵分三路出发,军旗遮天蔽日,杀气直冲云霄,满心期望能踏平赵国,大大开拓燕国的疆土。
赵王得知燕军即将来袭,便召集群臣商议对策。相国廉颇进言说:“燕国认为我们在长平之战后元气大伤,兵力不足。要是我们在国内大肆犒赏百姓,让十五岁以上的人都拿起武器协助作战,军队的士气一振奋,燕军的气势自然就会被打压下去。栗腹好大喜功,原本就没有将领的谋略,庆秦更是无名小辈,乐闲和乐乘因为昌国君的缘故,在燕赵两国之间往来,不会为燕国尽心尽力,燕军很容易就会被攻破。” 廉颇还举荐了雁门的李牧,说他有大将之才。于是,赵王任命廉颇为大将,率领五万大军,前往鄗城迎战栗腹;任命李牧为副将,率领五万大军,前往代地迎战庆秦。
廉颇的军队到达房子城后,得知栗腹在鄗城,便把所有的精壮士兵都隐藏在铁山,只派出老弱残兵在营中列阵。栗腹得知后,高兴地说:“我就知道赵军不堪一击!” 于是率领大军急忙攻打鄗城。鄗城的百姓知道救兵已经赶到,坚守了十五天,栗腹都没能攻下。这时,廉颇率领大军赶来,先派出数千名疲惫的士兵前去挑战。栗腹留下乐乘继续攻城,自己亲自出阵迎战。只一个回合,赵军就抵挡不住,大败而逃。栗腹指挥将士们追击赵军,大约追了六七里地,突然伏兵四起。只见一员大将驾车冲了出来,大喊道:“廉颇在此!来将还不赶快受缚!” 栗腹大怒,挥刀迎战。廉颇武艺高强,他带领的又都是精心挑选的精兵,一个能顶得上百个。没几个回合,燕军就大败,廉颇还生擒了栗腹。乐乘听说主将被擒,便想撤围逃走。廉颇派人去招降他,乐乘于是投奔了赵军。正好李牧在代地作战得胜,斩杀了庆秦,派人来报捷。乐闲率领残余部队退守在清凉山,廉颇让乐乘写信去招降乐闲,乐闲也投降了赵国。燕王喜得知两路大军都已战败,便连夜逃回中都。廉颇则长驱直入,修筑起长长的包围圈,围困中都。燕王只好派使者去求和。
乐闲对廉颇说:“当初倡导攻打赵国的是栗腹。大夫将渠有先见之明,苦苦劝谏燕王,却没被听从,还被囚禁在狱中。要是答应和谈,必须让燕王任命将渠为相国,让他来送求和的文书,才行。” 廉颇听从了这个建议。燕王出于无奈,只好把将渠从狱中释放出来,授予他相印。将渠推辞说:“我只是不幸言中了,怎么能趁着国家战败来谋取私利呢!” 燕王说:“我不听你的话,才自取羞辱和失败。如今要向赵国求和,非你不可。” 将渠这才接受了相印,他对燕王说:“乐乘和乐闲虽然投靠了赵国,但他们的先辈对燕国有大功,大王应该把他们的妻子儿女送还,让他们不忘记燕国的恩德,这样和谈就能很快达成了。” 燕王听从了他的建议。将渠于是前往赵军营地,为燕王谢罪,并送还了乐闲和乐乘的家属。廉颇答应了和谈,砍下栗腹的首级,连同庆秦的尸体,一起送回燕国,当天就班师回朝。赵王封乐乘为武襄君,乐闲依旧称昌国君。还任命李牧为代郡郡守。当时剧辛为燕国镇守蓟州,燕王因为剧辛曾经和乐毅一起侍奉过昭王,便让剧辛写信去招回乐乘和乐闲。但乐乘和乐闲因为燕王不听忠言,最终还是留在了赵国。将渠虽然做了燕国的相国,但并不是燕王的本意,没过半年,就称病辞去了相印。燕王于是任命剧辛接替他。这一段暂且放下不提。
再说秦昭襄王在位五十六年,年近七十岁,到了秋天生病去世。太子安国君柱即位,这就是孝文王。孝文王立赵女为王后,子楚为太子。韩王得知秦王去世的消息,第一个穿着丧服前往秦国吊丧,操办丧事,就像臣子对待君主一样尽礼。各国诸侯也都派遣将相大臣前去参加葬礼。孝文王守丧期满三天后,大宴群臣,宴会结束回宫后就去世了。国内的人都怀疑是客卿吕不韦想让子楚尽快登上王位,便重金贿赂孝文王身边的人,在酒里下了毒药,导致秦王中毒而死。但大家都畏惧吕不韦,没人敢说出来。于是,吕不韦和群臣拥戴子楚即位,这就是庄襄王。庄襄王尊奉华阳夫人为太后,立赵姬为王后,立儿子赵政为太子,去掉赵字,单名政。蔡泽知道庄襄王非常感激吕不韦,想让吕不韦担任相国,于是借口生病,把相印让给了吕不韦。吕不韦便成为丞相,被封为文信侯,享有河南雒阳十万户的食邑。吕不韦仰慕孟尝君、信陵君、平原君、春申君的名声,觉得自己比不上他们很耻辱,也设立馆舍,招揽宾客,多达三千余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