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择端顺着那好不容易寻来的线索,一路辗转,走过汴京城里诸多偏僻的小巷,问过形形色色的人,终于在城郊一处略显破败的小院里,找到了那位曾经与秘密组织有过接触的老人。
小院的篱笆墙歪歪斜斜,柴门半掩着,院里几株枯树在微风中瑟瑟发抖,仿佛也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张择端轻轻叩响了门扉,不多时,一个伛偻着身子、满脸皱纹的老人缓缓走了出来,浑浊的双眼透着警惕与疑惑。
“老人家,冒昧打扰了,我是张择端,听闻您知晓一些过往之事,特来请教。”张择端恭敬地作揖说道。
老人上下打量了他一番,似是想起了什么,微微叹了口气,这才侧身让他进了院子。两人在院里的石凳上坐下,老人看着远方,陷入了回忆之中,良久,才缓缓开口道:“你问的那事儿啊,可不是什么简单的事儿。那秘密组织,早在几十年前就开始暗中谋划了,他们妄图推翻北宋王朝,建立一个他们说了算的新政权。”
张择端心中一紧,忙问道:“可这汴京城里,向来繁华太平,他们怎会有这样的心思?”
老人摇了摇头,继续说道:“繁华之下,亦有诸多不满与暗流涌动啊。这组织里,有不得志的文人,觉得朝廷的科举制度埋没了他们的才华;有落魄的商贾,怨恨朝廷的赋税让他们难以为继;还有些江湖人士,纯粹是想在这乱世中博一番大作为。他们凑到一起,便谋划起了这等大逆不道之事。”
“那他们在汴京城里具体是如何策划的呢?”张择端追问道。
“他们分散在各处,以不同的身份作掩护,有的混入了官府当差役,以便窃取消息;有的在市井中开起了店铺,作为据点,暗中传递消息、囤积物资。而你那《清明上河图》中的标记,就是他们彼此联络的暗号啊。”老人说着,目光变得深邃起来,“本想着找个合适的时机,里应外合,搅乱这汴京,只可惜,一直未能如愿。”
张择端听闻,震惊得半晌说不出话来。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呕心沥血所绘的这幅展现汴京繁华盛景的图卷,竟被这样一个意图谋反的组织利用,成了他们罪恶计划的一部分,隐藏着如此惊天的秘密。
“不行,我定要将这个秘密公之于众,让朝廷和百姓都知晓这潜藏的危险,绝不能让他们再有可乘之机。”张择端握紧了拳头,语气坚定地说道。
老人看着他,眼中满是担忧:“小伙子啊,你这想法虽好,可那些人哪会轻易罢休,他们为了这个计划隐忍多年,是不会允许你坏了他们好事的,你可得小心啊。”
张择端谢过老人的提醒,便毅然决然地往城里走去,准备将此事告知朝廷。可他刚一踏入城中热闹之地,就感觉有几道不寻常的目光落在了自己身上。
起初,只是隐隐觉得有人在暗处窥视,可走着走着,那种压迫感愈发强烈。当他路过一条狭窄的胡同口时,突然,从胡同里窜出几个蒙着脸的黑衣人,手持利刃,二话不说就朝他扑了过来。
张择端大惊失色,赶忙侧身躲避,慌乱中顺手捡起地上的一根木棍当作武器。黑衣人攻势凌厉,招招狠辣,显然是想要他的性命。张择端虽平日里只是个醉心作画的文人,可此刻为了能将真相传出,也鼓足了勇气奋力抵抗。
“你们究竟是何人,光天化日之下竟敢行凶!”张择端边抵挡边大声呵斥道。
黑衣人却并不答话,只是一味地进攻。张择端渐渐体力不支,身上也添了几道伤口,鲜血染红了他的衣衫。在一个躲闪不及之下,一把利刃朝着他的胸口刺来,眼看就要命丧当场。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街边一位卖艺的武夫看不下去了,大喝一声,抄起手中的长枪就加入了战局,与那几个黑衣人战在了一处。
那武夫身手不凡,几招下来便击退了黑衣人,黑衣人见势不妙,相互使了个眼色,迅速逃离了现场。
张择端捂着伤口,虚弱地向武夫道谢:“多谢壮士救命之恩,若不是你,我今日怕是要命丧于此了。”
武夫摆了摆手:“看你也是个文人,怎会招惹上这些歹人,你还是赶紧回家去吧,最近这汴京城里可不太平啊。”
张择端却摇了摇头:“壮士有所不知,我知晓了一个关乎汴京安危的大秘密,这些人是想灭口,阻止我将秘密告知朝廷,我怎能就此退缩。”
武夫听了,不禁对他肃然起敬:“原来如此,那你且小心,我护送你一程吧。”
有了武夫的护送,张择端继续往皇宫的方向走去。可那些秘密组织的余孽并未就此罢休,一路上,他们不断派出人手阻拦,或是扮作路人故意制造混乱,或是从街边的屋顶上投掷暗器。张择端和武夫二人一路艰难前行,身上又添了不少新伤。
好不容易来到了皇宫门口,守卫见他们满身鲜血,狼狈不堪,赶忙上前询问。张择端强撑着一口气,表明了自己的身份,请求面见圣上,说有要事相告。守卫不敢耽搁,急忙进宫通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