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即便做了这些防范措施,张择端心中依然充满了担忧。他知道,那富商既然已经使出了这般下作的手段,就不会轻易罢休,肯定还会想出更多阴损的招数来对付自己。而自己现在就像是在黑暗中独自抵御着狂风暴雨的孤舟,随时都可能被那汹涌的恶意给吞没,必须得想办法应对这场危机才行。
在这艰难的时刻,张择端平日里的为人和善、才华横溢开始发挥作用了,他的一些好友纷纷站了出来,坚定地支持他。这些好友皆是被他的人品和画技所折服,深知他绝不是那种会抄袭他人作品的人。
其中一位好友名叫李逸,是一位颇有名气的文人雅士。他生得眉清目秀,气质儒雅,平日里最爱与张择端探讨诗词书画,对张择端的才华和人品那是打心底里钦佩不已。得知好友遭遇这般不公的污蔑后,李逸心急如焚,当即放下了手头的书卷,开始四处奔走,为张择端辟谣。
李逸先是找到了自己在文坛中的几位德高望重的前辈,将张择端创作《清明上河图》的过程一五一十地讲述了一遍,还拿出了自己曾经亲眼目睹张择端作画时的一些记录,恳请前辈们帮忙主持公道。那些前辈们听后,也觉得此事蹊跷,答应会帮忙留意,若有机会,定会为张择端正名。
而后,李逸又穿梭在京城的各个文人聚会场所,只要听到有人在谈论张择端的谣言,他便会挺身而出,据理力争。
有一回,在一个颇为热闹的诗会上,众人正喝着酒,谈论着近来的趣事,不知是谁又提起了张择端抄袭画作的传闻,顿时引得众人议论纷纷。李逸正巧也在这场合,他皱起眉头,站起身来,拱手向众人行了一礼,朗声道:“诸位,我李逸今日在此,不得不为我那好友张择端说几句公道话。我与张兄相识已久,深知他的为人和作画时的刻苦勤勉。《清明上河图》乃是他耗费数年心血,走遍京城大街小巷,观察无数百姓生活点滴后创作而成的,何来抄袭一说?那些谣言不过是别有用心之人的恶意中伤罢了,还望诸位莫要轻信啊。”
众人一听,有的点头表示认可,觉得李逸说得有理,可也有的不以为然,觉得李逸不过是在偏袒好友。见众人反应不一,李逸心中暗暗着急,知道光靠自己这般口头辩驳,效果终究有限。
回到家中后,李逸冥思苦想,终于想到了一个主意。他赶忙跑到张择端家中,见到张择端后,来不及寒暄,便急切地说道:“张兄,我思来想去,觉得要想彻底打破这些谣言,唯有将《清明上河图》公开展出,让众人亲眼目睹这幅图的精妙之处,了解其中所蕴含的深厚情感和独特匠心,如此一来,那些谣言自然不攻自破。”
张择端听后,先是一愣,随后眼中闪过一丝光亮,他细细思量一番,觉得这个主意确实不错。毕竟,这幅图就是自己最有力的证明,只要让大家亲眼看到它的魅力,那些污蔑的话语定会像泡沫一般,一戳就破。
“李兄此计甚好,只是这展览之事,还需从长计议,要选个合适的地方,也要做好安保措施,以防那富商再从中作梗啊。”张择端微微皱眉说道。
“张兄放心,此事我与你一同谋划,定要让那些心怀叵测之人的阴谋彻底落空。”李逸拍着胸脯保证道。
于是,接下来的日子里,张择端和李逸便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起《清明上河图》的展览事宜。他们四处寻找合适的展览馆,既要场地宽敞,能容纳众多前来观看的人,又要安保严密,确保画作的安全。同时,他们还联系了一些在京城颇有影响力的文人墨客、达官显贵,邀请他们届时前来观展,也好借他们的威望为这次展览增添几分声势。
然而,那富商得知张择端和李逸正在筹备展览的消息后,冷哼一声,脸上露出一抹阴狠的笑容:“哼,想靠展览来辟谣,没那么容易,我倒要看看,你们能折腾出什么花样来,这《清明上河图》,迟早都会落入我的手中。”说罢,他又开始暗中谋划起新的破坏手段,一场围绕着《清明上河图》的明争暗斗愈发激烈起来……
日子一天天过去,张择端和李逸一边忙着展览的准备工作,一边还要时刻提防着富商的暗中破坏。他们去挑选展览用的画框,要那质地精良又能凸显画作韵味的;他们安排守卫的人手,从展馆入口到放置画作的展厅,每一处都细细规划。可那富商的眼线也如影随形,将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汇报了回去。
富商得知展览的地点选在了城中一处颇为热闹且人流量大的展览馆后,心中暗自盘算起来。他先是买通了展览馆的一个小厮,让他在展览布置期间偷偷做些手脚,比如把灯光弄得昏暗些,好让观画的人看不清楚细节,又或者在展厅里制造一些小小的混乱,影响众人的观展体验。
那小厮收了钱,自然唯命是从。在一次布置画框的过程中,趁着旁人不注意,他偷偷地将一盏关键位置的油灯的灯芯拨弄了一下,使得那灯光变得摇曳昏暗起来。好在张择端心思缜密,很快就发现了异样,及时调整了过来,才没让这小把戏得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