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皇室成员们,平日里身处宫廷,鲜少能如此真切地看到宫外的世界,此刻也都看得入了迷。公主们眼中满是新奇,想象着宫外的生活是何等有趣;皇子们则对这画中的建筑、市井布局等更感兴趣,想着若是自己去那汴京街头走一遭,该是怎样的体验。
第五章:人物神韵
张择端继续讲解着画中的人物,他指着一个街边卖艺的老者说道:“诸位看这老者,虽衣衫褴褛,却目光炯炯,手中的铜锣敲得有力,脸上的皱纹里都透着一股对生活的热忱。他靠这卖艺为生,却也活得自在,这神韵便是从其日常的生活状态中观察而来,要画出这样的人物,需细细揣摩其内心世界。”
宫廷画师们纷纷点头,他们平日里多是描绘宫廷生活,人物大多是衣着华丽、仪态端庄的皇室与贵族,对于这市井中普通百姓的神韵把握,确实欠缺。此刻听着张择端的讲解,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明白了绘画不能只拘泥于表象,更要去挖掘人物背后的情感与故事。
再看那画中一位正在买花的女子,面容姣好,微微低头看着手中的鲜花,嘴角含笑,似是对这花儿极为喜爱。张择端道:“这女子的神态,体现出了她当下的心境,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朵鲜花便能让她如此欢喜,这细微之处的表情描绘,最是能让人物鲜活起来。”
众人顺着他的指引,越发觉得这画中的人物仿佛都有了灵魂,不再是简单的笔墨勾勒,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这画卷中演绎着自己的生活。
第六章:宫廷赞叹
随着张择端将《清明上河图》全部展开,宫廷之中一片赞叹之声。太后微微点头,笑着说道:“这画当真是妙啊,哀家仿佛透过这画卷,看到了汴京的全貌,那百姓的生活、城市的繁华,都如在眼前一般,张先生果真是画艺精湛。”
皇帝也龙颜大悦,说道:“张先生此画,不仅展现了汴京的风貌,更是让朕看到了我大宋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这画中的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我大宋的昌盛,着实难得。”
大臣们纷纷附和,称赞皇帝圣明,这汴京能如此繁华,全赖皇帝的治理,而张择端能画出这般佳作,也是为大宋的文化添彩。
宫廷画师们更是激动不已,他们上前围着张择端,你一言我一语地请教着。有的问人物比例如何把握才能如此自然,有的问色彩的运用为何能这般和谐,还有的请教场景布局的构思,张择端都一一耐心解答,气氛十分融洽。
第七章:交流心得
一位资深的宫廷画师拱手问道:“张先生,您这画中人物众多,且神态各异,在下平日里描绘宫廷宴会等场景,人物虽也不少,但总觉得少了些生气,不知您是如何做到让每个人物都仿佛有自己的故事一般?”
张择端笑着回答道:“这便要靠平日里的观察了,我常穿梭于汴京的大街小巷,看百姓们的生活,听他们的交谈,久而久之,便能知晓不同身份、不同情境下人物的神态动作。绘画之时,将这些观察所得融入其中,人物自然就鲜活起来了。”
另一位年轻的宫廷画师又问道:“那这场景的疏密安排,张先生是如何考量的呢?我作画时,常常把握不好,要么显得太过拥挤,要么又太过空旷。”
张择端指着《清明上河图》说道:“你看这画中,街市处人物众多,建筑也密集,但却不会让人觉得杂乱,那是因为有主次之分,重点描绘的地方细致刻画,而周边则稍作简略,起到衬托之效。而郊外等地,相对空旷,却也有树木、河流等元素点缀,使其不会显得单调,这疏密的把握,需多练多思,从自然与生活中寻找灵感。”
宫廷画师们听着,都觉得受益匪浅,纷纷表示日后定要像张择端这般,多去观察生活,提升自己的画技。
第八章:画师感悟
在与宫廷画师们的交流中,张择端也从他们那里学到了一些宫廷绘画中独特的用色和构图方法。宫廷绘画,因多是为宫廷所用,色彩上更为华丽庄重,构图也讲究对称与规整,有着别样的美感。
张择端心想,自己以往多是描绘市井生活,追求的是自然真实的感觉,若能将宫廷绘画的这些长处融入其中,或许日后能创作出更有韵味的作品。
而宫廷画师们也感慨万千,他们一直局限于宫廷的题材和风格,如今看到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才明白绘画的天地如此广阔,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皆可入画,且能展现出别样的魅力。
这场宫廷赏画的活动,不仅让众人欣赏到了一幅绝世佳作,更是在绘画技艺的交流上,碰撞出了不少的火花,让宫廷画师们和张择端都收获颇丰。
第九章:画之影响
此次宫廷赏画之后,《清明上河图》的名声在宫廷内外更是传得沸沸扬扬。不少文人墨客听闻后,都渴望能一睹真容,纷纷托关系想要进宫观赏。而宫廷画师们回去后,便开始尝试将从张择端那里学到的技法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