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亲”,老人的目光变得柔和起来,“亲,便是你们的父母与亲人。你们的父母含辛茹苦,母亲怀胎十月,历经艰辛将你们带到世间。自你们呱呱坠地,他们便悉心照料,父亲教你们狩猎、捕鱼的技能,母亲传授你们编织、烹饪的手艺。亲人之间的关爱与支持,是你们在这世间最温暖的港湾。当父母年老体弱时,你们要像他们照顾你们一样去孝顺他们,陪伴他们,让这份亲情在部落中代代相传。”
最后,老人站在孩子们面前,微微挺直脊梁,“师者,肩负着传承知识与智慧的使命。我虽只是部落中的一员,但我愿将我所知晓的一切,无论是狩猎的技巧、自然的奥秘,还是部落的历史与传统,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你们。师如明灯,照亮你们前行的道路,引导你们从懵懂无知走向聪慧明理。你们要尊敬师长,虚心求教,在知识的海洋里不断探索,为部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孩子们专注地聆听着老人的每一句话,他们的眼神中既有对新知识的渴望,又有对天地君亲师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敬重。这一课,如同涓涓细流,淌入孩子们的心田,滋润着他们幼小的心灵,在部落的文化传承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阳光轻柔地洒落在学堂的每一寸土地上,老人精神矍铄地站在学堂中央,身旁放着一个装满了各种自然教具的藤筐。他微微弯下腰,从藤筐里拿出一把长短不一、粗细各异的树枝,眼神中带着期许与智慧,开始了这堂独特的数学启蒙课。
“孩子们呐,数学可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神秘事物,它就藏在我们部落生活的角角落落,就如同这周围数不清的树木、山上数不尽的石块,乍一看杂乱无章,可实际上都有着内在的秩序与规律。”老人一边说着,一边把手中的树枝缓缓地摆在地上,动作沉稳而舒缓。
“来,孩子们,把你们的小眼睛都聚焦到这一把树枝上来。咱们现在开始做一件很有趣的事情,那就是数数。”老人的声音温和而坚定,他伸出粗糙却有力的手指,轻轻点着地上的树枝,“一根、两根、三根……就像我们平日里数部落里的人口一样,一个人、两个人、三个人……这样一根一根地数过去,我们就能清楚地知道这把树枝到底有多少根,也就如同数清楚了部落里到底有多少人,这便是最基础的数数,它可是数学的大门钥匙哦。”孩子们受到老人的感染,一个个都全神贯注地盯着树枝,奶声奶气地跟着数起来,那清脆的童声在学堂里回荡,仿佛是一曲美妙的求知乐章。
数完树枝后,老人把这一把树枝巧妙地分成了两堆,一堆多一些,一堆少一些。他微笑着看向孩子们,眼神里带着一丝狡黠,“现在呢,孩子们,咱们来玩个小挑战。看看这两堆树枝,你们能不能告诉爷爷,哪一堆多,哪一堆少呀?”说罢,他耐心地引导孩子们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去比较。孩子们纷纷蹲下身子,小手小心翼翼地拿起一根树枝,然后从多的那一堆移到少的那一堆,眼睛紧紧地盯着,小嘴巴里还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地感受着数量的差异。“孩子们,这就好比我们每次狩猎回来分配猎物的时候,我们得清楚地知道哪家分得的猎物多,哪家分得的少,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分配得公平公正,让每个部落成员都没有怨言。”老人一边在孩子们中间踱步,一边轻声地解释着,他的目光始终在孩子们身上停留,满是慈爱与鼓励。
紧接着,老人拿起一根尖锐的毛笔,在纸上画出了几个简单却形象的图形。他指着圆形说道:“孩子们,假如这个圆形代表一个果子,那你们看,三个圆形放在一起,它代表的就是三个果子。”说完,他又在旁边画了两个方形,“那如果我们用这个方形代表两张兽皮,那现在这两个方形是几张兽皮呢?”孩子们看着地上的图形,小眉头不由自主地皱了起来,小手在空中不自觉地比划着,小脑袋里像是有无数个小齿轮在飞速地转动。老人看着孩子们那认真思考的模样,心中满是欣慰,他缓缓地蹲下身子,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地解释着乘法的概念,每一个例子都取自部落里常见的事物,让孩子们能够在熟悉的场景中逐渐理解这一抽象的数学运算。
讲完乘法,老人又开始引入除法的概念。他把一堆小石子慢慢地分成了几份,动作不紧不慢,像是在进行一场庄重的仪式。“孩子们,这些石子就好像是我们部落收获的粮食,现在要把它们平均分给几个家庭,你们想一想,怎么分才合适呢?这就是除法的奇妙用处。”老人说完,便让孩子们亲自上手去分一分。孩子们兴奋地围拢过来,小手迫不及待地抓起小石子,按照老人的要求,努力地尝试着将石子平均分配到各个“家庭”中,在这个实践的过程中,他们真切地体会到了除法的运算过程,小脸上时而露出困惑的神情,时而又因为有所领悟而绽放出开心的笑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