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她还在现场的一个角落里发现了一小段黑色的纤维。林薇月轻轻将纤维放入证物袋,心想这或许能与嫌疑人的衣物建立联系。
林宇和孙鹏在商场内走访工作人员。他们先找到了商场的保安主管。林宇问道:“主管,您在案发前后,有没有发现商场内有什么异常情况?比如有没有陌生人在商场里长时间逗留,或者行为举止怪异的人?”
保安主管回忆道:“警察同志,说实话,商场每天人来人往,我们很难注意到每一个人。但这几天,我确实感觉有几个‘顾客’有点奇怪。他们不像普通顾客那样浏览商品,只是在商场里闲逛,而且老是往监控少的地方走。但当时我也没太在意,以为是随便逛逛的。”
“那您还记得他们的样子吗?”孙鹏连忙追问。
保安主管皱着眉头想了想:“有一个好像穿着黑色的衣服,戴着帽子,其他的……我印象不太深了。”
林宇和孙鹏又询问了一些售货员和收银员,可惜并没有得到更多有价值的信息。随后,他们来到商场周边,询问街边的小商贩和居民。
在商场门口摆摊的一位大爷告诉他们:“我这几天确实看到一个穿着黑色外套的年轻人,在商场附近转了好几天了。他每次都是在商场快关门的时候出现,在周围溜达一会儿就走,看起来鬼鬼祟祟的。”
“大爷,您还记得他长什么样吗?”林宇满怀期待地问。
大爷无奈地摇摇头:“不太清楚啊,他每次都戴着个帽子,把脸遮得严严实实的,而且光线也不太好,我实在看不清长相。”
林宇和孙鹏谢过大爷后,继续在周边询问,但收获甚微。
回到警局后,大家将各自调查到的线索汇总。陆沉和韩寒把监控中发现的可疑人员画面展示给大家,林薇月则拿出现场提取的划痕样本、脚印拓印以及黑色纤维。
陈昭看着这些线索,沉思片刻后说道:“目前看来,这个穿着黑色外套的可疑人员很可能就是嫌疑人。陆沉、韩寒,你们利用图像增强技术,对这个可疑人员的画面进行处理,看看能不能获取更多面部或身形的细节信息。同时,通过技术手段排查案发前后商场周边的交通监控,追踪他的行动轨迹。林薇月,分析划痕样本,确定撬具类型,查找这类工具在本市的销售渠道和购买记录。对脚印进行进一步分析,确定嫌疑人的身高、体重范围。还有,对那根黑色纤维进行材质分析,看能否找到与之匹配的衣物品牌或来源。林宇、孙鹏,你们继续在商场周边扩大排查范围,询问更多的居民和商家,看看能不能找到关于这个可疑人员的更多线索。另外,调查商场内部员工,特别是案发时间段值班的人员,是否有异常行为或与可疑人员接触的情况。”
陆沉和韩寒回到技术室,运用先进的图像增强软件对监控画面进行处理。他们不断调整参数,尝试各种算法,经过数小时的努力,画面中的可疑人员面部轮廓逐渐清晰了一些,但仍然无法看清具体长相。
“宇哥,这已经是目前能处理出的最好效果了。不过从身形来看,这个人身材偏瘦,身高大概在一米七五左右。”韩寒说道。
陆沉点点头:“先把这些信息记录下来。我们再看看交通监控,看能不能追踪到他的去向。”两人又开始忙碌地查看交通监控录像,在海量的视频中寻找可疑人员的身影。
林薇月在实验室里,对划痕样本进行细致分析。她通过与各种撬具样本进行对比,最终确定嫌疑人使用的是一种专业的珠宝撬具,这种撬具在市面上并不常见,一般只有专业的开锁匠或珠宝盗贼才会使用。她立刻联系相关部门,查找本市该撬具的销售渠道和购买记录。
同时,她对脚印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复杂的计算和模型分析,得出嫌疑人的体重约为六十五公斤左右。对于那根黑色纤维,她经过材质分析,发现这是一种高档的户外服装常用的纤维材质。
“看来嫌疑人可能经常从事户外活动,而且穿着比较讲究。”林薇月一边记录一边思考着。
林宇和孙鹏再次来到商场周边,扩大了排查范围,挨家挨户询问居民和商家。在一家小超市里,老板告诉他们:“前几天有个穿着黑色外套,戴帽子的人来买过东西。他买了一些手电筒和电池,付钱的时候一直低着头,感觉不太爱说话。”
“老板,您还记得他说话的口音吗?或者有没有注意到他身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孙鹏问道。
老板回忆道:“口音倒是没太注意,不过他手上好像有个纹身,好像是个老鹰的图案,但我也没看太清楚。”
林宇和孙鹏将这个新线索记录下来,继续排查。在走访商场内部员工时,他们发现案发时间段值班的一名保安行为有些异常。据其他员工反映,这名保安在案发后突然请了长假,而且平时就经常偷偷摸摸的。
林宇和孙鹏立刻对这名保安展开调查,发现他近期经济状况不佳,有很大的作案动机。他们将这一情况告知陈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