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烟火记
暮春的江南,雨丝像扯不断的银线,斜斜地织在青石板路上。周阿婆坐在自家茶馆的竹椅上,手里捻着针线,眼睛却望着窗外——一艘乌篷船正慢悠悠地划过河道,船头的导游举着小旗子,声音裹着水汽飘过来:“各位游客看这边,这就是咱们乌镇有名的‘玄穹桥’,相传三百年前,曾有位仙人在这里护住了整个水乡……”
周阿婆放下针线,笑着朝里屋喊:“阿明,再泡一壶碧螺春,刚听见导游说玄穹桥,待会儿准有游客来问故事!”
里屋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响动,二十出头的周明端着茶盘走出来,脸上带着年轻人的活络:“娘,您就放心吧,玄穹仙将的故事我都能倒背如流了。昨天还有个上海来的游客,听了故事非要买咱们墙上挂的‘守护符’,说要带回去给孩子保平安呢!”
周阿婆的茶馆开在玄穹桥边,已经有三十年了。从前这里可不是这样——那时候河道里的水总泛着一股怪味,渔船出去三天都未必能捕到鱼,更别说游客了。直到二十年前那场“陨星夜”,周阿婆至今记得清清楚楚:那天晚上,她正抱着年幼的阿明在院里晒衣服,突然看见天空裂开一道口子,无数火球像下雨一样往下掉。村里的人都吓得往屋里躲,只有她抱着阿明僵在原地,眼睁睁看着火球要砸到房顶时,一道金光突然从玄穹桥的方向升起,像一把伞似的护住了整个乌镇。
后来渔民们才知道,那道金光是一位叫玄穹的仙将发出来的。当时五界遭遇陨石雨危机,玄穹仙将和众仙一起修补星脉,还特意分了仙力护住人间的水乡。从那以后,河道里的水变清了,鱼儿多了,连天气都变得风调雨顺。
“阿婆,您这儿能歇脚吗?”门口传来两个清脆的声音,是一对穿着汉服的小姑娘,手里还拿着相机。周阿婆连忙起身招呼:“能能能,快坐!刚泡的碧螺春,你们尝尝。”
小姑娘们刚坐下,就指着墙上挂的木牌问:“阿婆,这上面写的‘玄穹护水乡’,就是导游说的那个仙人故事吗?”
周阿婆笑着点头,给她们倒上茶:“可不是嘛!二十年前那场灾,要不是玄穹仙将,咱们这乌镇早就没了。那天晚上我抱着阿明,眼看着火球要下来,突然就有金光罩着咱们,后来才知道,仙将为了护着五界,连自己的魂魄都快散了……”
她的声音慢慢沉下来,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茶杯边缘。那时候村里的老渔民还说,陨星夜过后,有人在玄穹桥底下看见过一缕金光,像个穿仙袍的人在河边站着,手里还握着一片桂花叶。后来渔民们凑钱在桥边立了块石碑,刻上“玄穹仙将之位”,每年清明都有人去献花。
“哇,好感人啊!”穿粉色汉服的小姑娘眼睛红红的,“那现在还有仙人吗?比如玄穹仙将,他还会回来吗?”
周明刚好端着一盘青团出来,接话道:“我爷爷说,仙将一直都在呢!你看咱们这河道,水这么清,鱼儿这么多,还有每年春天都开得特别好的桂花树,都是仙将在护着咱们。前两年村里修码头,挖出来一块泛着光的石头,老人们都说那是仙将留下的仙力石,现在还放在村头的祠堂里呢!”
小姑娘们听得入了迷,连忙问祠堂在哪里,说要去看看。周阿婆笑着指了方向,看着她们蹦蹦跳跳地跑出去,又转头对周明说:“你爷爷要是还在,看到现在这么多年轻人想听仙将的故事,肯定高兴。”
周明的爷爷是当年村里的老渔民,陨星夜过后,他每天都要划着渔船去玄穹桥边转一圈,说是要看看仙将有没有留下什么痕迹。后来他牵头组织渔民们保护河道,还把仙将的故事编成了渔歌,每天划船的时候就唱:“玄穹仙,护水乡,金光罩,保安康……”
现在这渔歌还在乌镇流传着,有时候游客多了,渔民们会特意划着乌篷船,在河道里唱给大家听。上个月还有个导演来拍纪录片,专门录了渔歌,说要让更多人知道玄穹仙将的故事。
“娘,李叔来了!”周明朝门口喊了一声。只见一个穿着蓝色褂子的中年男人扛着渔网走进来,脸上带着笑意:“阿婆,今天收成好,刚捕了一筐银鱼,给您送点来!”
李叔是村里的渔民,从前家里穷得叮当响,现在靠着捕鱼和带游客体验渔家生活,盖了两层小楼,还买了新的机动渔船。他把银鱼放在桌上,拿起茶杯喝了一口:“刚在码头看见好多游客,都在问玄穹桥的故事,我还给他们指了祠堂的方向呢!对了,下个月村里要办‘守护节’,你家茶馆可得多准备点茶水,到时候人肯定多。”
“守护节”是乌镇这几年新办的节日,定在陨星夜的那天,用来纪念玄穹仙将和众仙。每年这天,村里都会搭戏台,唱关于仙将的戏,渔民们还会划着渔船,在河道里放荷花灯,祈求五界平安。去年的守护节,还来了不少外地游客,连邻市的报社都来采访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