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陆家嘴金融中心88层的量子防御实验室里,中央空调的出风口送出22℃的恒温气流,彭博终端的冷蓝光映照着陈默专注的侧脸。他坐在人体工学椅上,手指在键盘上快速输入筛选条件:“可转债价格<纯债价值,YTM>7%,转股溢价率<-5%”,指尖在回车键上停顿0.3秒,仿佛在叩击市场的大门。屏幕刷新出37只标的,某地产债(代码1100XX)以醒目的红色字体跃入眼帘:价格85元,纯债价值92元,到期收益率(YTM)达7.5%,正股市净率(PB)仅0.48倍,低于房地产行业均值0.8倍,数据对比栏用红色标注“价值洼地”。
“王薇,调取该公司2020-2022年财报,重点看经营活动现金流、债务到期结构和担保物估值。”陈默敲击键盘的力度加重,指节在黑色键盘上投下阴影,仿佛在强调数据的重要性。
王薇的声音从耳机里传来,带着数据分析师特有的冷静与精准:“经营性现金流连续四季为负,资产负债率89%,但有息债务中70%为5年期以上长期债券,短期偿债压力占比仅15%。”她调出担保条款详情,“债券担保物为北京、上海核心商圈的5处商业地产,2022年第三方估值50亿元,覆盖债券规模38亿元,覆盖率1.3倍,且抵押登记手续完备。”
“纯债价值提供的安全垫足够厚。”陈默在操盘日志写下“困境反转”,笔尖在“政策干预”栏画圈,墨水在纸页上留下深色痕迹,“住建部上周放宽首套房贷利率下限,一线城市首付比例降至20%,这是地产政策边际改善的信号。市场过度定价信用风险,却忽略了政策底的到来。”
风控总监李峰推门而入,深蓝色西装内袋露出《私募投资基金风险管理指引》的蓝色封面,CAMS风险管理师徽章在头顶的LED灯光下闪烁。他将2023年Q1地产行业报告摔在陈默面前的桌上,纸页拍打桌面发出清脆声响:“陈总,地产行业信用利差已达500BP,违约率升至8.7%,创三年新高!这只债券的主体评级随时可能下调至垃圾级,你这是在刀尖上跳舞!”
陈默抬头,目光扫过李峰胸前的徽章,语气平静如湖面:“李峰,纯债价值92元意味着即使公司破产,债券持有者也能获得92元的清偿,当前价格85元存在7元的安全边际。转股溢价率-5%则是向上的期权,一旦地产政策宽松,正股反弹将带来超额收益。”他调出回测曲线,绿色的套利组合收益曲线与红色的信用利差曲线形成鲜明对比,“过去十年数据显示,此类组合在信用宽松周期的胜率81%,夏普比率1.8,风险调整后收益显着。”
“但当前根本不是宽松周期!”李峰的手指指向窗外的陆家嘴金融峰会广告牌,上面写着“防控金融风险,坚守合规底线”,“银保监会今早发文限制影子银行,地产企业表外融资渠道进一步收窄,现金流断裂风险激增。你这套模型在流动性充裕时有效,但现在是信用紧缩期!”
“所以我们用港股通对冲正股风险。”陈默打断道,点击鼠标切换至跨市场组合界面,“做多可转债,同时做空同比例的正股A股,通过港股通做空对应的H股,形成Delta中性组合。A/H股溢价收益可以覆盖融券成本,而可转债的债底保护能抵御信用风险。”
林语晨的远程画面突然切入,她的表情带着紧迫感:“陈总,港股通连续15个交易日净流出,A股地产股融券成本升至年化4.2%,且某国有大行今早暂停了地产股融券业务,市场流动性风险加剧。”她推送来券商借贷数据,地产股平均融券余额较上月下降25%,可用券源稀缺性显着上升。
陈默沉默片刻,目光落在持仓比例栏的30%地产债数据上,手指在触控板上缓慢滑动,将滑块调至20%:“李峰,给我三天时间验证政策风向。如果周末央行降准,说明宽松周期启动,我们继续持有;否则,周一开盘主动减仓至10%。”他站起身整理袖口,西装面料发出轻微的摩擦声,“风险与机会从来共生,但我们需要明确的止损机制。”
李峰欲言又止,最终点头离开,皮鞋在光滑的大理石地面敲出急促的节奏。陈默转向王薇,语气坚定:“通知技术部,将地产债的期权链数据接入机器学习模型,重点监测Delta和Gamma的实时变化,每小时更新风险敞口。”他停顿片刻,补充道:“另外,让合规部准备跨境套利的合规备忘录,我们可能需要通过香港子公司进行操作,规避境内监管限制。”
收盘前30分钟,陈默盯着彭博终端的电子时钟,秒针每跳动一次都像在为交易倒计时。五笔可转债买单与A股融券卖单同时成交,持仓面板的绿色数字显示浮盈0.8%,但融券成本的实时计算条显示已吞噬0.3%的收益,净收益缩水至0.5%。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