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冲这边先攻破了东门,步军在前,马军在后,蜂拥而入。
城内官兵早就逃散,根本组织不起有效反击。
只有些还算有点血性的士卒,凭借城中巷道,发起零星抵抗,但也很快被梁山将士剿灭。
其余逃跑官兵,纷纷改头换面,充当普通百姓,只要蒙混过关。
林冲岂能看不出他们伎俩,当即命人悉数抓了,等候发落。
他自己则领兵杀向州衙,坐镇中枢。
那知州王师中,被花荣一箭吓破胆后,匆忙回来州衙,命心腹将士保着他,带了妻儿老小,收拾金银细软,就要弃城而逃。
也怪不得知州如此不堪,官兵软弱无能,实在是当今朝廷腐朽,地方糜烂。
文官要钱,武将怕死,各州县虽有官兵防御,都是老弱虚冒。或一名吃两三名的兵饷,或势要人家闲着的伴当,出了十数两顶首,也买一名充当,落得关支些粮饷使用。
到得点名操练,却去雇人答应。上下相蒙,牢不可破。
国家费尽金钱,竟无一毫实用。到那临阵时节,却不知厮杀,横的竖的,一见前面尘起炮响,只恨爷娘少生两只脚。
登州这里,虽然此前有孙立这样的有为将领,但执掌不得大权,也改变不得现状,顶多自己能带出一支还算过得去的士卒,只人数有限,不足影响大局。
至于其他,已是无能为力。
因此战事突起,老弱病残冒充的官兵,哪里有战力可言。
此前敢于抵抗的,不过是那些还不认命的愣头青而已,希望以此立下战功,也好博个前程。
但他们毕竟是少数,又因胆大不怕死,因此首当其冲就是他们遭殃。
再就是权贵之家的伴当,凭着平日里横行霸道养出的傲气,想要趁机耍个威风,因此也敢出手。
但他们不过是欺软怕硬的货色,若是占据上风,必定是要将冒犯之人赶尽杀绝。
只要落入劣势,那必定各自逃命,变成一盘散沙,哪里还能抵挡如狼似虎的梁山大军。
因此打下登州城,才会显得这般容易。
此前还有个孙立,几番贼寇来袭,都是他杀退的。
如今孙立反水,那都监也怕死,眼见守不住,也跟着潜逃了,这登州城防,也就不足为惧了。
林冲顺利入城,直奔州衙。
眼见州衙内鸡飞狗跳,一应官员、差役们都忙着逃命,将文书、陈设、摆件等撒了一地,当即气愤不已,命人将他们也都绑了,等候发落。
眼见控制了眼前局势,林冲也不装了,直接坐上知州官位,开始发号施令。
第一条,就是张榜安民,安定人心,派兵沿街巡逻,维持秩序,杜绝有人趁机作乱。
又派人关闭四门,搜捕潜逃官员,捉拿罪魁祸首。
李助这边,也在城内梁山人马接应下,顺利打破西门,带兵入城。
众人赶来州衙汇合了,都听林冲指挥。
林冲也就给他们一一分配任务,让将登州一应人口、钱粮、民事、商务、刑案等账册、案底查询明确,再把官兵名册一一对应,核实被抓捕人员身份。
然后再打开府库,清点钱粮出来,分发给穷苦百姓,顺便宣告梁山宗旨、登州未来局势。
并给出承诺,梁山日后以登州为大本营,内抗朝廷,免去一切课税,废除一应徭役,禁绝一切压迫,破除一切不公。
一切有梁山主持公道,平等对待一应百姓,首先均分田地,让百姓吃个定心丸。
然后劝课农桑,增设学堂、医馆,让登州上下,人人有饭吃,个个有衣穿,幼有所学,病有所医。
外御胡虏蛮夷,不叫登州有任何外患,保百姓安居乐业。
听得林冲描绘未来场景,梁山众人先沉浸其中,感叹不已。
登州百姓听了,更是不敢相信,这世上真有这般好事,能落到他们这些穷苦百姓头上吗?
但不管如何,现在发放钱粮是真的,且来领取到手,方才妥帖。
待见梁山将士军容齐整,纪律严明,令行禁止,秋毫无犯,倒是让他们赞不绝口,这比起朝廷官兵,已经胜过百倍千倍。
只是日后如何,还需继续观望。
百姓们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领取了钱粮,各自返回家中,开始期待下一个政策落实。
再说顾大嫂这边,领着孙新、乐和,一路寻到王孔目住处,要手刃此贼为二位表弟报仇。
只是等他们来时,早已人去楼空。
几人寻了一圈,没见到此人,顿时有些懊恼,看来是消息走漏太快,他们来晚一步,让这贼子逃走了。
只顾大嫂不是个肯轻易饶人的,于是一路打听着王正下落,追杀而去。
原来这王正狡猾,得知众人大闹死囚牢消息,知道大祸临头,当即收拾包裹逃走。
因他行动迅速,又对登州城熟门熟路,自然很快逃出城去,一路寻地方避祸。
好在他娘子回了娘家,只他一人在城中,无人拖累,因此逃走毫不费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