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看见他知晓一切,但又无能为力的无力感与负罪感之时,王嘉也不禁为这陈国的百姓与江山社稷所担忧。
不过他明白,自古以来,君王昏庸无能所做出的错误决定,又岂能是一位知时事且懂事理的贤能大巨手能左右改变的呢?
于是乎,他便安慰着那五父,希望他能够宽心一些。
君子,对这件事情是有自己的看法的。
“善良不能够丢失,邪恶不能够滋长,这就是说的陈桓公吗?”
“滋长邪恶而不改正,随后就自己蒙受祸害。”
“即使想要补救,可是又怎么能做得到呢?”
而王嘉呢,对此也是颇有评论。
“这陈桓公,由于在关键的时间点做了错误的决定,因而要让这陈国百姓和江山社稷所蒙羞,这实在是让人难以接受。”
“我以为,他身为一国之君,没有很好的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从而草草的作出了决定,是极不负责任的。”
“而这善良与邪恶,往往就会在这些国事的处理之中,从侧面所展现出来。”
“至于其善良和邪恶的评判标准,我想着天底下和百姓的心里,自然是会有一杆“天秤”的。”
至于这《商书》之中,则是分析道。
“邪恶蔓延的时候,就会像火焰一样在原野上燃烧,不能面对接近,又怎么能够扑灭呢?”
周任,他也有一句话说。
“治理国家的人,见到恶就像农夫尽力除去草一样,把它割掉铲除后堆起来做肥料。挖掉它的老根,不让它再次生长。”
“这样的话,善也就能够发展了。”
由此可见,古人对于善恶的评判观,是基于一定的标准的。
而王嘉呢,这是基于他自我的观点与看法,从而阐述出他对于善恶的评判标准,这更符合于现代人对一件事的分析,从而得出的结论。
时间再度推移,伴随着空间的变化。
到了秋天的时候,宋国人攻打下了长葛。
冬天的时候,京师派人来报告饥荒的情况。
鲁隐公代替周王室,向宋国、卫国、齐国、郑国各国购买粮食,当然也是尽了很大的诚意的。
这件事情,不管是从什么角度看,都是合乎礼仪的事。
而王嘉呢,更是认为这是践行了周朝尊卑等级分封制与宗法制的一个重大的体现,是符合传统礼义观的。
郑庄公到达成周去,首次去朝见了周桓王,他以原有礼仪的方式,向周桓王行礼。
“陛下,卑臣恭迎陛下您成为这天地间新的天子。”
“此番,是卑臣第一次朝见天子陛下。”
“请陛下您接受卑臣之礼…”
虽然,这郑庄公给了这周桓王很大的面子。
可是,这周桓王却对他不加礼遇,迟迟不肯回应。
在一旁围观的王嘉见状,心中自然是有了疑问。
“这周桓王,为何见了臣子郑庄公行如此大礼,他却一点表示都没有呢?”
“难道说…是因为先前他的父亲周平王在与之交手时,肩部中箭受伤,而这拉弓放箭之人,正是这郑庄公吗?”
“看来…此事必定不会简单。”
“呃…之后还是询问一下我亲爱的左明老师呢。”
就在王嘉围观的时候,眼见气氛一度陷入僵局。
眼见情况不妙,这周桓公便对周桓王小声说道。
“我们周朝东迁洛邑,依靠的是晋国还有这郑国。”
“好好的对待郑侯,用于鼓励后来的诸侯,还怕来不及,何况不加礼遇呢?”
“天下陛下,老臣希望您能够多加三思,不要因为这件事情而轻易动了咱周王室与这郑国多年修好的和气。”
“虽说,先前你的父王有与这郑庄公交战肩部中箭的屈辱史。”
“但是,老臣还是希望天子陛下您能够听老臣一句劝告,政策应当因时而变,灵活多样,不要陷入过往的恩怨而止步不前。”
“虽然有一些刻骨铭心的历史,我们应当铭记。”
“但…咱们还是得要根据情况,从而适应当下的情况啊!”
“老臣在此,希望天子陛下您能够三思。”
而这周桓王,在听了大臣周桓公的建议后,并没有过多反应,只是点了点头。
过了好一阵,他才想起了原来还在朝他行礼的郑庄公。
这下子,可把郑庄公给惹怒了。
只见他连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土灰,随后便大袖一挥,转身离去,丝毫不给他们留面子。
此刻,只见他怒吼道。
“原来你们周王室是这个样子,真是一群忘恩负义之辈。”
“我郑国,以后不会再来了!”
即使,周围大臣见状纷纷惊恐上前拉住这郑庄公,想要挽留。
可这郑庄公,还是去意已决。
至于王嘉,此刻则是连忙上前与其交谈。
之后,他便得知了不少的内容。
在到了后来,当他从《左传》的世界中重新回到了现实中时。
他在第一时间,把相应的书籍整理任务完成后,又根据古籍着作,写了几篇故事于竹简之上,随后便去寻找他的老师左丘明了。
后来,在完成照常的师生问答环节之后,王嘉还与他的老师左丘明继续探讨着有关把古籍文化着作改编成生动故事的话题。
转眼间,这充实的一天,便就在书海的遨游之中结束了。
而这鲁隐公第七年的内容,也在朝我们缓缓走来。
之后,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
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喜欢左传游记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左传游记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