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文物,既是特定时期历史与文化的象征与见证,又能激发人们对历史浓厚的兴趣,从而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与思考。
而在发现并仔细斟酌、鉴别的过程,又无疑是实现了与特定的历史、与时代进行沟通的最佳方式。
毕竟,实践…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至于反思当时事件的功过得失,并且将其引申至当下对一系列特定事件的思考,抒发相对应的情感时。
借古讽今、古今交融、观往知来,甚至是更多的情感与交流的思考体验,并且由此获得对一系列事件经验的启发与启迪,形成独具特色的个人观感与知识理论,并触类旁通的影响到其他一系列相关领域。
这一系列操作,便在当时人们有意无意的思索与鉴别中,油然而生了。
所以说,不光光是专注于研究历史,发掘文物的考古工作者。
只要是拥有敏锐的感触与认知,并且能够对历史有正确的感悟与思考。
我想…无论是杰出的工作者与理论研究者,还是普通的平民百姓、其他领域的工作者,都是有机会可以成为与古老历史与文物深入沟通的“灵魂连接者”的。
早在唐代甚至是更早的时期,就已经有人开始研究秦朝历史,并且引申出自己独特的观感感受了。
原先涉足这一领域更多的可能是专注于历史之类的特定的官职人员。
但是到了后来,随着阶级领域的扩大.受教育范围的推广、知识与阅历的增长,一些具有“先知先觉”的文人墨客。其实就早已经通过发掘和分析前代历史的古老文物,从而实现了与古老文物、乃至是历史的交流与沟通了。
就比如那“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的诗人杜牧;还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轼;以及“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的刘禹锡,甚至是其他诸多的诗人学者。
他们都在通过他们独特的认知方式,实现了对特定历史事件与古老文物的交流与沟通,从而诞生了自己的独特观感。
王嘉,作为一个考古学研究与工作者,虽说在工作的时候他严谨认真。
但在私下里,他也会和普通人一样。对特定历史事件与古老文物的精神内涵与故事进行一系列的思考,进而抒发出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
自打他通过梦境与潜意识的方式,来到他的老师左丘明左大师所在的春秋与战国时期的世界后。
除了平日里整理书籍、手写笔录、做好笔记以及与老师和师哥师姐的答疑解惑与相互交流的过程外。
每日,他还会特别留心与留意周遭环境的小细节,以此来获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收获,并且进一步丰富自己的认知与知识。
这不…今天,就在他起床更衣、吃罢早饭,准备前往书库与藏书坊与他的那几位师哥师姐继续进行相应书籍的整理工作之时。
在半路上,突然…他发现先前在那院中菜地旁的一处杂草丛生的小角落中,隐约隐藏着什么。
“咦?”
“那里…除了杂草丛生、长满各种各样的野草外,难道还藏有什么东西吗?”
“看样子…像是一件祭祀所用的玉琮玉器?”
“不行,我得去好好看一看。”
于是乎,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王嘉便前去先前长满野草的小角落中,继续了他在那一时代文物的考古发掘之旅。
“呃…”
“看样子,好像是前朝的一种祭祀的礼器?”
“现在…还是耐下性子,把剩余的部分也挖掘出来吧。”
就在王嘉忙碌的时候,这左丘明的夫人,也顺势从他的面前走过。
当看见王嘉在忙碌的时候,她便好奇的问。
“王嘉小兄弟,你现在不应该是前往书库,与你的那几位师哥师姐整理书籍并且进行相应的交流吗?”
“怎么你现在却在那杂草丛生的角落里,难道是有什么事情吗?”
见她如此问来,王嘉也只好尴尬一笑,随后便详细地解释起来。
“哦?!是阿姨您来了啊…”
“没事没事的,我只是在这里发现了先前遗落下的物品,准备寻找回来。”
“用不了多久,马上,我就要前往书库整理书籍,并与我的那几位师哥师姐交流。”
之后,当看见师弟王嘉有所迟到时,他的那几位师哥师姐,此刻便疑惑的朝他问道。
“咦?”
“师弟,你怎么今天来得如此之晚,都有些迟到了。”
“平日里,姐姐我和你其他的几位师哥师姐,可是都有目共睹的看见你很早就会来到书库工作,每次几乎都是第一名。”
“今日出现这种特殊情况,难不成…师弟你有什么其他重要的事情要做吗?”
“对呀…”
见他的师哥师姐如此问来,王嘉先是尴尬一笑,进行了相应的解释。
之后,他便把他不久前挖掘出来的疑似玉琮礼器的物品,展示给了他们看。
见到这玉琮,王嘉的师哥师姐,此刻便天马行空的思考起它的由来以及它的作用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