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公公听了道:“不是要等杜库的狼烟去那边汇合吗?”他是不太想双腿走路,太想骑马省力了。
黄标道:“跟商队一起走,目标太大,离北凉城太近我心里不踏实。”
董公公着急道:“那我们的干粮和水可只是带了一天的,这下走不知道几天,你吃什么?喝西北风吗?”
“吃的路上有。”黄标快步往前走,不想跟他多废话。
“你走过沙棘线吗?”黄标追上队伍领头的赵灼。
“听过,没有走过,听说很不好走,路上很长一段两侧都是荆棘。也就马匪这些亡命徒走得多些。”赵灼道。
“你觉得我们走两界山南道问题大吗?”黄标又问道。
“那要看了,咱们现在不太清楚,甘泉堡有没有收到北凉城拦截咱们的命令。”
“他们应该不知道这事儿才对。昨天可能就是城里偶然出的事儿,我们过于紧张了。他们八成是随便查查。”黄标思索道。
“那样的话走南道应该快的多。商队应该会走南道,他们常年跟甘泉堡打交道,规矩都有,不会有啥问题。况且沙棘线走负重的商队很难。”
“那咱们先走再看,半路等商队。”
黄标看过赵灼的档案卷宗,草帽城陷落前,也就是十多年前,他在草帽城缉盗营当差,对这一带应该相当的熟悉。
果然,十五人在草原上走了大半天,水尽粮绝时,终于回到了驿道,远远也能望见连绵高大的两界山,现在的两界山,还就真的成了黑厥人和大舜人的自然分界线,理论上不经同意的越境都算侵犯国境。
从北凉城去两界山的这条驿道,其实是人和马在草原上踩出的痕迹,没有修缮,高低不平,一下雨就泥泞不堪,根本走不了车,路上人也很少。他们十几人起初不敢走驿道,后来发现驿道其实也没啥人,就大着胆子走到驿道上,确实比直接走草窝子好多了。
如果远远的听到马蹄声,他们就会藏在旁边的草窝里,这样一天躲过几个往来的小马队。
傍晚时分,他们看到路右侧远处的半坡上有一堆灰白相间的牛皮帐篷,袅袅的炊烟有七八股在上空飘荡。
“有人?”董公公兴奋道:“快去弄些吃的喝的来,咱家要饿死了。”
众人站在路边眺望那一堆七八顶帐篷。黄标问道:“是大舜的牧民?”
赵灼道:“说不上是哪国的。他们可能哪头儿也不算。”赵灼在两国交界地方遇到好多这样的小部落,有时候游牧到大舜境内,有时候又去黑厥那边,两头都收不到他们的税,当然他们的安全也没有保证,被两侧的军队、马匪打劫也是常事儿。
远处的牧民似乎也发现了他们,几匹马聚在一起说话,旋即有两匹马就朝这里跑了过来,黄标看着一左一右远处下坡的牧民,问道:“跟他们能买到吃的吗?”
赵灼道:“不好说,有些部落很凶悍,跟马匪差不多,能抢也抢的。”他看那两匹马越来越近,说道:“你们藏起来,我来应付。”
黄标带着董公公和他的四个侍卫、小耳朵向后面退去,隐身在草窝子里。
两个牧民都背着弓箭,左边一个距离他们有四五十步停下,大声问道:“哪里来的朋友?干什么的?”大舜话说的还可以,不像是黑厥族的牧民。
“我们赶路去甘泉堡的,天黑了还没找好露营地,偏巧吃的喝的都用光了。”赵灼冲着他喊道。这里离甘泉堡骑马慢走还有一天的行程,步行估计要两天。
“你们带钱了吗?”牧民的脸庞在如血的夕阳照射下,闪着古铜色的光。他的头发乱蓬蓬的在脑后扎胡乱用一根绳子绑住,风吹来时散碎的头发随着风向飘着,加上枣红色的骏马也是相当的洒脱。
“带了,我们有一些银子。”赵灼从怀里掏出一些碎银子,放在手心上呈给对方看。
“你们有几个人?”牧民骑在马上原地踱步,始终警惕的看着四周。
“你们认识杜库吗?我们是他们商队的。”赵灼突然想起杜库常走这条路线,说不定认识,他不想回答有几个人,撒谎和不撒谎都不好。
“图库?哦,对的,我认识他,你们是他商队的?”牧民明显不那么紧张了。
“是的,还有费列罗、查哈。”赵灼道,他把知道名字的胡人都说了出来。
“哦,那就太好了,图库是族长的老朋友,你们也就都是朋友,走,跟我们去营地吧。”说着热情的挥了挥胳膊。
右边的一匹马上的牧民听到了对话,骑着马就往帐篷群那边跑去,大概去报信了。
这边牧民从马上跳了下来,牵着马走到赵灼跟前,笑道:“我叫约勒,是族长的三儿子,我见过你们杜库和那个大胡子费列罗,他们都很豪爽!”
赵灼看着年轻人直率热情的眼神,恭维道:“约勒,好棒的小伙子,就像是草原上的雏鹰一样。”
约勒高兴道:“你还会像我们草原人一样夸人。”
两人寒暄不多时,三个牧民带了八九匹空马过来,让他们上马一起去他们的营地。赵灼和常宵四侍卫、工部三人上了马,跟着牧民们扬长而去。
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黄标和董公公六个人一直没有露面,看着一群马奔腾而去,董公公有些气愤:“他们去吃香的喝辣的,又是咱家留在这里受罪。”
喜欢大舜西游记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大舜西游记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