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军的营帐如同一座座黑色的山峦,绵延不绝地围住了彭城。那严阵以待的士兵们手中紧握着兵器,在阳光下闪烁着冰冷的寒光,似乎只要一声令下,便会如汹涌的潮水一般冲向城内。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汉军围了彭城之后,双方却像是陷入了一种奇怪的僵局,反而并没有爆发那种预期中的攻城守城的激烈战斗。
韩信,这个足智多谋的将领,并没有急于让士兵们发动强攻。他就像一只隐藏在暗处的猎豹,冷静地观察着局势,正在煞费苦心地寻找项羽回援彭城的必经之路。他的脑海中不断地盘算着,一旦找到那个关键的地点,就一定要在那里给项羽设下一个如同天罗地网般的大口袋阵,让项羽和他的楚军有来无回。正是出于这样的战略考量,所以他并未立即对彭城发起强攻。这一情况,却让刘邦心里有些不爽。刘邦在营帐中来来回回地踱步,他那略显急躁的神情仿佛在诉说着他的不满。不过,他也仅仅是口头催促了韩信一下而已,并没有过多地干涉韩信的计划。毕竟,他也知道韩信足智多谋,也许真的有什么更为高明的战略打算呢。
而项羽这边,当得到范增从彭城传来的求援信时,他的心中犹如燃起了一团熊熊烈火。范增可是他极为倚重的谋士啊,彭城如今危在旦夕,范增必定是陷入了极为艰难的境地。可是,此时的他却面临着一个极为棘手的问题,那就是他根本来不及收集自己麾下的兵马。在他的身边,仅仅只有三万人马。这三万人马在偌大的战场上,就像沧海一粟般渺小。但是项羽没有丝毫犹豫,他那坚毅的眼神中透露出一股决然的决心。他知道彭城不能丢,范增不能被围困死在那里,哪怕只有这三万人马,他也要立刻回援。
项羽的这个决定,却遭到了他的大舅子虞子期的强烈反对。虞子期一脸焦急地站出来,他的眉头紧紧地皱着,眼中满是担忧地说:“项王,这可不行啊!我们这么点儿人马去救彭城,汉军可有五六十万的呢!万一反被汉军围困,那就不好了!”虞子期的话如同冷水一般浇灭不了项羽心中的火焰。项羽深吸了一口气,看着虞子期说道:“这是为了大局啊,现在彭城沦陷,我们可就失去了重要的据点,而且范增大人还在城中,你妹子也在城中的,事急矣,我们绝不能坐视不管!”这么一说,虞子期也着急起来,他那原本就因为焦急而涨红的脸变得更加通红。
然而,项羽心里非常清楚,仅仅只有这三万兵力实在是太过稀少了。他遥望着远方那条充满未知数的道路,心中不由自主地泛起一丝焦躁之情。但是,这种情绪并没有持续太久,因为项羽深知自己肩负着重任,必须尽快想出应对之策。
沉思片刻之后,项羽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突然闪过一道亮光,他像是想到了什么绝妙的主意一般。只见他转身面向身旁的虞子期,语气坚定地说道:“子期啊,你不必过于担忧。咱们完全可以采取边走边收拢人马的策略。这一路上,如果能够碰到先前被打散而流落在外的楚军兄弟们,那就通通带上,一同杀回彭城去解救被困的兄弟们!”
项羽这番话犹如一剂强心针,瞬间让虞子期原本忐忑不安的心安定了下来。紧接着,项羽大手一挥,率领着身边这区区三万将士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回援彭城的艰难征途。
在漫长的行军路途中,项羽等人果然如预期那样陆陆续续地遭遇了许多零零散散的楚军部队。当这些士兵们听闻此次前来救援彭城的竟是威震天下的项羽本人时,一个个激动得热泪盈眶、欢呼声响彻云霄。他们没有丝毫犹豫,纷纷义无反顾地投身于项羽所带领的这支队伍之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项羽与虞子期一路过关斩将,同时又不断吸纳新的力量。渐渐地,他们手中掌握的兵力变得越来越强大。最终,经过一番艰苦卓绝的努力,项羽和虞子期成功收拢了将近十万名英勇无畏的战士。此时的他们,已然拥有了一支足以与敌军抗衡的庞大军团,士气高昂地向着彭城进发,誓要一举打破敌人的封锁,夺回大楚都城彭城。
尽管项羽这边的人数有了显着的增长,然而他那敏锐的军事头脑却早已预料到,狡猾多端的刘邦极有可能在他们行军的半途之上精心设下阴险的埋伏。此刻,他的大脑犹如一台高速运转的精密机器,各种策略和可能性在其中飞快地交织、碰撞。仅仅片刻之间,一个精妙绝伦的应对之计便已在他脑海中成型。
略作思考之后,项羽果断地下达命令,派遣数名身骑快马的信使,风驰电掣般地疾驰而归,向留守彭城的范增传递重要信息。他要求范增立即放弃坚守彭城,转而集中精力寻找突破口,想尽一切办法成功突围而出。
项羽的心中怀揣着一个堪称天衣无缝的宏伟计划。他深知,只要范增能够成功突围,汉军必然会察觉到原本被重重围困的局势已然出现了松动。如此一来,汉军定然会毫不犹豫地抽调原本部署在半道上用于伏击的兵力,转而全力以赴地前去拦截试图逃脱的范增。而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项羽则按兵不动,静静等待着范增发起突围行动。待到汉军将全部力量都倾注于围剿范增之时,他便会抓住这稍纵即逝的战机,亲自统率麾下的雄师劲旅,如猛虎下山一般从外围猛然杀入战阵之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