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为了逼迫刘邦出城应战,使了一个激将之法。只见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心中已然有了盘算——先与刘邦来一场单挑对决,借此一举定夺这天下的归属!
项羽胯着乌骓马,昂首挺胸,迈着坚定有力的步伐走向阵前。他把大戈一横,指着荥阳城头上的刘邦就喊话道:"刘邦,你我交兵,不过是为了一争天下而已。你若算是英雄好汉,不如我们来单挑一场,谁胜了谁就是天下之主!也免得双方将士浴血、天下生灵涂炭!如此岂不甚好?"
他那高大威猛的身躯宛如一座不可撼动的山岳,浑身散发出无与伦比的霸气。手中紧握的那一柄长戈更是寒光闪闪,仿佛能够斩断世间万物,令人望而生畏。此时的项羽自信心爆棚,他坚信凭借自己举世无双的神力和精湛武艺,定然能够在这场单挑中轻松取胜。
面对项羽如此嚣张的挑衅,刘邦却并未被其气势所吓倒。相反,他冷静沉着地站在高高的城头之上,目光如炬地凝视着下方的项羽。刘邦心里跟明镜儿似的,他清楚地知道项羽的实力究竟有多恐怖,与这样一个勇猛无敌的对手单挑,简直就是自不量力、自寻死路。所以,刘邦打定主意要坚守城池,绝不轻易出城冒险。
不过,刘邦可不会就这样坐以待毙。他眼珠一转,计上心来,开始用犀利的言辞对项羽展开回击:“项羽啊项羽,亏你还自称西楚霸王,竟然想出这种幼稚可笑的办法来逼我出战。难道你以为仅凭一场单挑就能决定天下的归属吗?真是痴人说梦!你是狠的越过鸿沟,跳上城头来打我呀!”刘邦的话语如同利剑一般直直刺向项羽的心窝,让项羽气得暴跳如雷,但又无可奈何。
只见那项羽满脸怒容,双目圆睁,额头上青筋暴起,被刘邦的挑衅气得简直要炸开一般。他双手握拳,猛地一挥,大声吼道:“来人啊!给本王搬来一口大锅!”
士兵们不敢怠慢,迅速行动起来,不一会儿,一口巨大的铁锅就被搬到了阵前。项羽亲自指挥众人在锅下架起木柴,并点燃了熊熊燃烧的烈火。火势越来越旺,很快就将那口大铁锅烧得通红发烫,热油在锅中翻滚沸腾,发出“滋滋”的声响,令人毛骨悚然。
紧接着,项羽又命令手下将被俘虏的刘邦之父押解到阵前。这位老人衣衫褴褛,面容憔悴,但眼中却透露出一丝坚定和不屈。项羽用手一指刘邦所在的方向,对着刘邦高声喊道:“刘邦小儿,你若再不出来与本王一战,休怪本王无情,今日就要将你的老父亲烹成肉羹!”
而此时的刘邦,自从自封为汉王之后,早已摒弃了昔日那个粗俗不堪的名字——刘季(即刘三)。他觉得此名实在有失身份,配不上自己如今尊贵的地位。经过深思熟虑,他给自己取了个响亮的新名字——刘邦。这两个字蕴含着深刻的意义,意味着他将来必定会成为坐拥邦国、威震天下的王者。正因如此,此刻项羽也顺应形势,改口称呼他为刘邦。
面对项羽的威胁,刘邦虽然心中焦急万分,但他深知此时绝对不能慌乱。为了稳住项羽,他竟然耍起了无赖,嬉皮笑脸地说道:“项羽啊,我们哥俩曾经可是结拜为弟兄的,我的父亲也就是你的父亲。你若真的行此不孝之事,烹了老父,岂不是要让你内心负疚终身?不如这样,你烹了之后,不妨分我一杯羹喝,让我也尝尝这美味的羹汤!”
其实,刘邦这心理战打得可谓是炉火纯青。
当项羽恼羞成怒,竟要烹煮他那手无缚鸡之力的老父亲时,刘邦却显得镇定自若,不慌不忙地抬出两人曾经结拜弟兄这回事儿,一本正经地说道:“我父即你父。”此言一出,旨在让项羽有所顾忌,不敢轻易造次。接着,他又指责项羽行事不孝,这可精准地抓住了项羽贵族出身、一心爱惜名声的软肋。刘邦心知肚明,项羽必定不愿背负这千古骂名,于是,他毫不犹豫地耍赖道:“你若真烹了老父,不妨分我一杯羹!”以此堂而皇之地向项羽表明,自己压根儿不怕项羽这招,项羽的威胁对他毫无作用!
如此这般,刘邦凭借这一系列的举措,成功迫使项羽取消了这疯狂的举动。
毫无疑问,要想让这一策略发挥作用,一个至关重要的前提就是:项羽并非像他表面上所呈现出来的那样无耻耍赖之人。而这一点,恰恰彰显出了刘邦超乎常人的精明和睿智所在!因为他巧妙地将自身形象塑造成了一个彻头彻尾、毫无底线的无赖之徒,如此一来,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项羽自然而然地被衬托成为应当具备高尚品德的人物形象。按照常理推断,拥有如此高贵品质的项羽自然不应该跟刘邦这种无赖之辈计较,更不会去做那些有辱自己声誉和名望的事情。
众所周知,项羽一直以来都对自己身为楚国贵族的身份深感自豪,并竭尽全力地去维护那份看似道貌岸然实则虚伪至极的所谓名声以及伪装起来的面具。所以说,在这场与刘邦展开的惊心动魄的心理较量当中,项羽可以说是完全落入了刘邦的陷阱之中,被对方牢牢地掌控住了弱点,丝毫没有还手之力。看到这样戏剧性的变化,人们不禁纷纷慨叹:这人世间的种种关系啊,真可谓是一物降一物,冥冥之中似乎总有一种力量在左右着一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