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兵们也没闲着,他们如同旋风一般冲入楚军的后方,打乱了楚军的后阵。楚军的粮草、装备顿时陷入一片混乱,许多士兵无心再战。
项羽听闻汉军追击至此,顿时大怒。他双眼通红,怒吼声震天,仿佛一头受伤的猛兽。他迅速整顿军队,亲自带领楚军顽强的将士们发起强势反击。
项羽身先士卒,他手中的长枪如龙般舞动,所到之处,汉军士兵纷纷倒下。他的眼神中燃烧着无尽的愤怒和决绝,那股强大的气场让汉军战士们感到一阵震撼。
在项羽的带领下,楚军士气大振,他们奋起抵抗,与汉军展开了殊死搏斗。楚军将士们心中充满了仇恨和愤怒,他们渴望为死去的兄弟报仇,为了胜利不惜一切代价。
而汉军由于前期追击过程中有些疲乏,且没有预料到楚军会有如此顽强的反击,在一时间陷入了混乱。原本整齐的阵型被打乱,士兵们各自为战,陷入了苦战。
最终,在楚军顽强的抵抗下,汉军遭受重创,大败而归。残兵败将们狼狈地逃回荥阳,一路上丢盔弃甲,士气低落。而项羽看着汉军败退,长舒了一口气,毅然发动了反追击,又把荥阳给围了起来,并誓死要攻破荥阳,活捉刘邦。
公元前203年5月,骄阳似火,炽热的阳光烘烤着大地,仿佛要将世间的一切都燃烧殆尽。在这炎炎夏日中,荥阳城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项羽如同一头怒吼的雄狮,指挥着楚军向荥阳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楚军那如潮水般的大军,将荥阳城围得水泄不通。营帐连绵,旌旗蔽日,喊杀声震耳欲聋。巨大的攻城器械在城外轰隆隆地转动着,投石车抛出的巨石如雨点般砸向城墙,砸在城墙上发出沉闷的声响,仿佛要将城墙击穿。步兵们扛着云梯,呐喊着冲向城池,那气势仿佛要将荥阳城踏平。
荥阳城内的汉军奋力抵抗,弓弩手们紧张而有序地拉弓搭箭,箭矢如飞蝗般射向城外的楚军。城墙上,士兵们挥舞着长刀,与攀爬上城墙的楚军展开殊死搏斗。鲜血染红了城墙,牺牲的将士们纷纷倒下,那触目惊心的场景让人不寒而栗。
形势的危急程度超乎想象,刘邦此刻愁眉紧锁,心急如焚。看着城墙上不断有人倒下,心中不禁又有些后悔起当初听陈平之言去追击项羽的决定了。他微微仰头,望着天空中那片被硝烟笼罩的天空,心中满是懊悔和无奈,暗自叹道:“早知今日,当初又何必那般冲动!”
陈平站在一旁,目光深邃,冷静地观察着城内的局势。他深知此刻急需找到一个破解楚军围困的方法,否则荥阳城必将失守。经过深思熟虑,他缓缓走到刘邦面前,神情严肃地说道:“当务之急,只能使金蝉脱壳之计了!请大王速速写一封诈降信给楚霸王,约他在东门相见。”
陈平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比划着,将自己精心谋划的计策详细地解释给刘邦听:“楚霸王生性多疑,但此刻形势危急,他对胜利的渴望也会让他暂时放下疑虑。当他收到您的诈降信后,一定会信以为真,把他的大军重点布置在东门外,想要在那里亲自迎接您,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胜利机会。
“而后,我们暗中安排人手,在东门附近故意露出行踪,做出一副大军准备从这些地方突围的假象。楚军听到动静后,必然会将西、北、南各门的卫士部分向此处调集,以应对所谓的‘突围’。如此一来,西门之外的楚军卫士力量就会分散。
“等到时机成熟,大王您就带领身边亲信,从西门冲出去。到那时,他们还以为大王在东门,根本无暇顾及西门的情况,大王的突围也就有成功的希望了。”
刘邦听后,微微点头。他深知此刻已没有更好的办法,若再犹豫不决,荥阳城必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于是,刘邦果断地点了点头,说道:“陈平啊,依你之计行事吧,希望此计能助我军突围。”
不一会儿,陈平领着一个貌似汉王的将军纪信来见汉王。这纪信身姿挺拔,气质沉稳,虽非刘邦本人,但模样却有几分相似。陈平指着纪信,对刘邦说道:“大王,此人便是纪信。他身材相貌与大王朝夕相伴左右,颇有几分大王的神韵。如今这形势危急,我们便让他化装成汉王的样子出去诈降,以吸引敌人把兵力集中围住东门。届时,大王您就可以从西门突围了。”
纪信听后,毫无惧色,坚定地低下身,单膝跪地,对着刘邦说道:“臣愿为大王此计效力,即便舍身赴死,也在所不辞!”
刘邦看着纪信,心中满是感动,他扶起纪信,目光中透露出一丝愧疚与感激:“纪将军此番冒险,本王心怀愧疚。但你此番壮举,必定能为我汉军争取一线生机,大功一件!待日后凯旋,本王定当重重有赏!”
刘邦深知此时形势万分危急,若不想坐以待毙,此刻便是放手一搏的关键时刻。
刘邦下达了一道奇特的命令,让两千名身着铠甲的妇女,从荥阳东门悄然放出。这些妇女们身处这危机四伏的战场,迈着沉重的步伐,铠甲在光线下闪烁着冰冷的寒光。她们迈着整齐的步伐,浩浩荡荡地朝着东门走出。一时间,东门的城门缓缓打开,那两千名妇女的队伍就像一股洪流,缓缓地涌了出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