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对老年人的尊敬,周文王上前先向着姜太公深深地行了一礼。他的动作优雅而庄重,仿佛在尊崇这一位未知神秘的老者。随后,他温和地慰问道:‘老人家,您日子儿过得还好吧?你喜欢钓鱼吗?可钓着鱼来?’那声音中带着几分关切与好奇,眼神中透露出一种诚挚的目光。”
“姜太公微微抬起头,目光中透着一种洞悉世事的睿智,缓缓地回答道:‘我听说君子乐于实现他的志向,小人却只是乐于做好他自己该做的事。如今我钓鱼与这很有些相似,恐怕不是喜欢钓鱼。所以目前还没钓着鱼!’那话语如同清泉流淌,流淌出一种高深的意蕴,让周文王心中一震。”
“周文王一听姜太公这话说得意蕴高深,仿佛在这简单的话语中蕴含着天地间的大道。他的心中顿时明白,这老者绝非常人也!这不就是自己苦苦要找的人么?他心下大喜,那喜悦之情在眉眼间隐隐浮现,却又不失端庄与稳重。他连忙问道:‘您为什么说钓鱼与人们做事都有些相似呢?’那声音中带着一种急切,仿佛生怕错过这揭示真理的机会。”
“姜太公微微颔首,目光中透着一种洞察天地的深邃。他缓缓地说道:‘钓鱼有三种权术:一、给人以利禄相当于钓鱼的权术。在世间,给予他人利益,就如同钓鱼时用饵吸引鱼儿上钩,得心应手,方能有所得;二、使人效死相当于钓鱼的权术。用真情与信任去感化众人,让他们如同鱼儿对水般忠诚,愿意为心中的信念而献身;三、赐人官爵相当于钓鱼的权术。给予他人地位与荣誉,就像鱼儿上钩后的满足,让他们在职责与荣誉中发挥出更大的力量。钓鱼是要得到收获,它和人们做事一样,情理相当深奥,可以看出许多大的方面的道理来。’”
“周文王听后,心中感慨万千,他深知自己又离探求大道更近了一步。他诚恳地向姜太公请教道:‘我希望能听一听其中的道理。还请老丈不吝赐教!’那声音中带着一种崇敬与诚挚,仿佛在聆听天地间的神谕。”
“姜太公缓缓起身,目光远眺渭水,缓缓说道:‘源头水深则水会流动。水流动,鱼方能在其中存活。这是合乎情理的。树根深深扎土,树便能在天地间成长,树成长了,果实就会自然生成。这也是合乎自然之理。君子之间情意相投,宗亲便会和睦。宗亲和睦了,事业便能一帆风顺,取得成功,这也是合乎情理的。言语应对,是真情的文饰。说出至情之言,是最好的事。若我说出至情之言不加隐讳,你会厌恶吗?’ 那话语中透露出一种对真理的执着追求,让周文王再次心生敬畏。”
周文王微微颔首,目光中透露出一种对真理的尊崇与诚恳,缓缓说道:“有仁德的人定能接受正直的劝谏,不会厌恶至情至性的言论。你只管畅所欲言,我怎会有那狭隘之举呢?本王一心求道,愿闻高见,只为能明了这世间的至理,使百姓得福,国家兴盛。”
“姜太公听闻周文王此言,脸上露出一抹欣慰之色。他微微起身,目光远眺,望向那广袤的天地,仿佛在与这无尽的宇宙对话一般。继而缓缓说道:‘钓丝细且钓饵明显,那细小灵动的小鱼便会被其吸引,欢快地前来吞食;当钓丝稍加粗细,并精心调节好钓饵,使其味香浓郁,那些中等个头的鱼就会被这诱人的气息引诱,纷纷前来吞食;而若钓丝粗壮且钓饵丰盛,那体型庞大、力量雄浑的大鱼便会按捺不住贪欲,前来吞食。鱼儿一旦吞食了诱饵,便被那坚韧的钓丝紧紧牵住,再难逃脱。人亦是如此,当君主以利禄诱惑,人就如同鱼吞食饵料一般,会顺从国君;以家为基石,便能攻克一个国家;凭借国家之力,便可将整个天下纳入囊中,使其尽归己手!’”
“啊哈!周文王听闻此言,心中似有灵光闪现,不禁轻叹出声。‘看来这世间漫长而不绝之事,如潮水般起伏,有聚必定有散。那看似沉静而隐匿不显眼之事,却犹如深埋地下的宝藏,其光芒终能在合适之时远射千里。微妙啊,圣人的德化,恰似那轻柔的春雨,在无声中引导着人们,以独到的见解启迪着众人的智慧,让人们心向光明。喜悦啊!圣人的思虑,深邃而广博,是能使人人各得其所,从而建立起那无比坚韧的凝聚力,让百姓团结一心,共赴这太平盛世!’”
“周文王眼中闪烁着好奇与求知的光芒,他急忙追问道:‘那究竟要怎样去做,才能建立起这样的凝聚力,使这天下之人都心悦诚服,纷纷归附于我呢?’ 此刻,他仿佛已经感受到了这天下大势的浩瀚,意识到只有真正的智慧与德行,才能引领他走向那辉煌的王座,使百姓安居乐业。”
“姜太公接着说道:‘天下非一人之天下,那是为天下人所共有的广袤天地!若能与天下人共享这天下间的利益,无论是山川之地的富饶,还是天下的恩泽荣耀,人人皆能从中受益,那么这天下自会归附于你。若只是独占天下利益,将富贵视为己有,视百姓利益于不顾,那必将失去这天下人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