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夫人抽泣着,心中虽有不甘,但此刻也无法违背刘邦的意愿,只能缓缓起身,用舞袖掩住面庞,开始随着乐师的演奏翩翩起舞。
刘邦一时顾念着这些,脑中也不断思索着方才之事,便以太子的事件即兴作歌:“鸿鹄高飞,一举千里。这太子啊,如今已如那高飞的鸿鹄,一飞冲天。羽翼已就,横绝四海,他已有了足以自保和称霸天下的力量。横绝四海,又可奈何!即便朕还有种种谋划,有满心想要对付他的人和手段,可面对如此稳固的太子之局,又能怎么样呢?虽有矰缴,尚安所施!就算朕有万箭千刀,又该往何处去施展呢?”
这一曲,道尽了刘邦心中的无奈与失落。
这回宴会,张良是找了个冠冕堂皇且颇为合理的理由没去参加。其实张良心中自是明白这场宴会的暗流涌动。他算准了刘邦若是知晓他去了,极有可能会在盛怒之下,当场一脚踹翻自己。毕竟,在太子之位这件关系到汉室根本的大事上,各方势力错综复杂,犹如一团缠绕的乱麻。张良以其独特的政治智慧,选择了一种看似消极实则最为明智的方式——置身事外,以此表明自己的立场,既避免了陷入这场权力纷争的漩涡,又巧妙地向刘邦传递了自己对于太子的态度。试想,如果他在场,听到刘邦那番关于更换太子的话,估计会被刘邦当场一脚踹翻!那场面,想想都会让人惊出一身冷汗。
当然,戚夫人之所以大哭,也是听刘邦说了吕雉的狠辣,才想到刘邦死后,自己母子肯定难逃吕后的迫害嘛!她深知吕雉手段强硬,一旦掌握大权,自己的儿子刘如意必定首当其冲。想到此处,她怎能不悲愤交加,泪洒当场。
刘邦呢,虽然心中冒火,但他毕竟是一代帝王,深知在这种场合下不能过于冲动,明面上又不能发作。宴会结束后,他立刻吩咐身边的侍从,急速派人把张良找来,带着一丝急切和无奈,向他问个究竟。
张良见刘邦派人前来,心中早有预料。无奈之下,他只能把自己思考的这一切,包括对天下局势的洞察,对各方势力的权衡,以及商山四皓辅佐太子所带来的影响等,向刘邦仔仔细细地说了。刘邦听后,眉头紧锁,陷入了沉思。他深知张良所言句句在理,现实就是如此冰冷而残酷,已经不容他再有更改的余地。最终,刘邦只能默认了这一现实。
为了安抚人心,稳定局势,刘邦当即把张良封为了太子少傅,委托他照顾好太子,以确保吕后不至于篡位。在刘邦的心中,此刻的张良已是至关重要的角色,他希望借助张良的智慧和威望,能在这风云变幻的宫廷斗争中,为太子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 。
后来,在那气氛凝重、生死攸关的时刻,营帐之中弥漫着一股肃杀的气息。病榻之上的刘邦,脸色如烛火般苍白,嘴角微微颤抖,那浑浊却又透着威严的双眼,死死地盯着陈平等人,仿佛要将他们的心神穿透。然而,就在这看似平静的表象之下,却隐藏着一股即将爆发的无名之火。
那是刘邦在临死前的时刻,往事如潮水般在他脑海中翻滚。当他的思绪触及到樊哙投向吕家这一关键之事时,心中那积压已久的愤恨如同火山喷发一般,不可遏制地冲破了理智的防线。他火冒三丈,那愤怒的气势仿佛能将周围的空气都点燃,差点儿把陈平他们也一并烧着了。
刘邦强撑着虚弱的身体,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怒不可遏地逼着陈平他们,声若雷霆,命令他们必须立即诛杀樊哙。那声音在营帐中回荡,犹如战鼓轰鸣,震得众人耳膜生疼。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决然与愤怒,仿佛樊哙已然成为了一个必除不可的祸患,只有立刻将其诛杀,才能让他安心地咽下这最后一口气。
而这道突如其来的命令,对于陈平等人来说,无疑是平地一声惊雷。他们深知樊哙在刘邦身边征战多年,战功赫赫,又与朝中众多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若此时贸然动手,极有可能引发朝堂之上的轩然大波,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好在陈平久经沙场,老练沉着。他深知其中的利害关系,即便刘邦的命令犹如圣旨一般令人不敢违抗,他依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未敢轻易动手。他眉头微皱,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在心中权衡着利弊。他清楚,若此刻真的顺从刘邦心意诛杀樊哙,恐怕刘邦还在断气之际,整个朝廷就要乱成一锅粥了。各方势力必将借机崛起,为了争夺权力不择手段,那大汉的江山社稷怕是要陷入无尽的动荡之中。
事实上,在后来的政坛上,陈平一直都扮演着张良的影子的角色。这一方面固然是因为陈平本身足够精明,他洞察了张良谋略的高深与深远,明白只有照张良所谋那样实施,大汉的各位功臣、皇族乃至整个朝廷才能有一个好的结果。所以,他几乎是毫无保留地、完全彻底地贯彻执行了张良之计。
陈平深知,在这复杂的局势之下,必须采取一种巧妙而又微妙的平衡之术。于是,他在对吕后时,表面上表现得毕恭毕敬,虚与委蛇。他总是小心翼翼地顺着吕后之意,言语间充满了奉承与逢迎,仿佛是吕氏集团在百官中的一个卧底。而暗地里,陈平又悄然地联络着功臣集团。他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不动声色地在功臣们中间周旋,逐渐凝聚起一股强大的力量。他时刻准备着,在合适的时机,打着护卫皇室的堂皇旗号,从吕氏手中夺回权力,恢复朝堂的秩序与安宁。
无独有偶,后来唐朝的狄仁杰用张谏之来对付武则天,其策略与陈平之所为如出一辙。在那风云变幻的政治舞台上,狄仁杰深知武则天的威严与手段,若直接与她对抗,无疑是以卵击石。于是,他巧妙地借助张谏之,表面上对武则天的政令俯首帖耳,行事谨慎小心,让武则天对他的忠诚深信不疑。而在暗地之中,狄仁杰却与张谏之一同谋划,联络各方忠义之士,为日后李唐王朝的复兴埋下伏笔。这种不露声色间操控局势的智慧,与陈平当年的做法如出一辙,无不展现出了政治家们在面对复杂局势时的高超手段和深邃谋略。
喜欢大谋谋天下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大谋谋天下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