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王琬、长孙安世更是日夜以泪洗面,伏地哭泣,那悲声仿佛要将窦建德的心融化。他们不断地祈求窦建德赶紧援救洛阳,甚至趁人不备,暗地里用重金收买窦建德手下的部分将领。那些受了重金贿赂的将领们顿时转变了口风,他们面露不屑之色,纷纷说道:“凌敬不过是一介书生,平日里只知读书研墨,哪里懂得这战场上千变万化的真实情势!如今我们有夏王和郑国两方联军,共同对抗唐军,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击败唐军并非难事。到时候,那些凌敬所说的地方肯定也会自然而然地落入我们囊中!我们怎能因为一个书生之言,就轻易改变我们的作战计划,放弃眼前这唾手可得的胜利,让唐军安然无恙地消灭了郑国,日后他们再凭借着胜利之师和疲惫后的我们来争夺中原?我们必须要先齐心协力打败唐军!他凌敬的话,简直荒谬至极,不可听从!”这些将领们的话语充满了蛊惑性,让窦建德原本坚定的决心开始动摇。
窦建德听了众将的这番话,细细思量下来,觉得他们说的也好像有几分道理。毕竟眼前的军事形势看起来对他们还是比较乐观的,夏军和郑军联军实力强大,而唐军也并非无懈可击。他那原本被凌敬的话打动的决定又重新开始怀疑,心中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于是,他不得不向凌敬抱歉地说道:“如今大家都士气高昂,这是上天的眷顾,似乎就在给我们创造胜利的契机。趁着现在众志成城、士气如虹的良好时机果断决战,必定能一举大破唐军,所以恐怕不能依照您的意见去做了。”
凌敬察觉到事情的转机,忍不住再次争辩道,他的声音充满了恳切与真诚,仿佛在陈述着一个不灭的真理:“大王,此乃关乎我军生死存亡的大计,切不可因一时的冲动而误了大事啊!”他言辞激烈,情绪激动,试图唤醒窦建德的理智。
然而,就在凌敬滔滔不绝地争辩并陈述利害关系时,窦建德的脸色却逐渐变得阴沉,仿佛被一片乌云笼罩。他原本专注倾听的神情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越来越明显的不耐烦。
窦建德的眉头紧紧皱起,眼神中开始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不悦。他的嘴唇微微抿起,似乎对凌敬的言辞感到有些不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不悦愈发明显,窦建德的脸色也越发阴沉,就像暴风雨前的天空一般。
终于,窦建德再也无法忍受凌敬的长篇大论,他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来,高声喊道:“来人呐!”这突如其来的一声怒吼,让整个营帐都为之一震。
随着窦建德的命令,几名侍卫迅速冲进营帐,他们面无表情地走到凌敬面前,毫不客气地将他架了起来。凌敬显然没有预料到会是这样的结局,他惊愕地看着窦建德,试图再做最后的挣扎。
“大王,您听我一言啊!”凌敬的声音中带着些许绝望和不甘。
然而,窦建德此时已经听不进任何劝告,他挥手示意侍卫们将凌敬带出营帐。侍卫们遵命而行,毫不留情地将凌敬拖出了营帐,留下他的呼喊声在空气中回荡。
凌敬被架出营帐后,只能站在营帐外,眼睁睁地看着夏军在窦建德的决策下一步步走向未知的命运。他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惋惜,他的谋略和智慧在这一刻似乎都失去了作用,被众人的短视所掩盖。
就在这紧要关头,窦建德的妻子曹氏站了出来,她目光坚定,神色凝重,言辞恳切地对窦建德说:“祭酒凌敬的这番话,可谓是至理名言,绝对真实可信,让人无法不遵从啊!大王您请看,目前的局势对我们极为有利。您可以从滏口出兵,趁着唐国后方兵力空虚之际,率领大军如长蛇般连营而进,逐步攻占山北的并、代、汾、晋等广阔地域。与此同时,我们还能借助突厥的强大兵力,向西抄掠关中地区。如此一来,唐军必然会因后方受到威胁而不得不回师自救。如此一来,郑国洛阳之围岂不是自然而然地就解除了吗?
然而,如果我们在此地长时间犹豫不决、徘徊不前,不仅会让将士们的士气逐渐消磨殆尽,而且军队的财力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益枯竭。到了那个时候,恐怕想要成功攻占洛阳,都将变得遥遥无期了啊!”曹氏的这一番话语,条理清晰,分析得十分透彻,充分展现出了她的智慧和远见卓识。她希望丈夫能够冷静下来,重新审视当前的局势,做出正确的决策。但此时的窦建德却已陷入了自己设下的固执之网,难以挣脱,他的心中被眼前的利益和一时的冲动所蒙蔽,听不进任何不同的意见。
窦建德听后,却不以为然地反驳道:“这不是一些没有见识的女人所能懂得的道理!如今我来救援郑国,而郑国如今危在旦夕,行将灭亡。我如果此时弃他们而去,那我岂不是在敌人面前示弱、背信弃义之人,这种事情我是万万不会做的!再说了,一旦我们打败了唐军,这郑国不自然就成了我囊中之物了吗?我这一番平定天下的计划,只在这决定性的一役之中,岂是你们这些目光短浅之人所能看见和理解的!”窦建德的语气坚定而固执,他坚信自己的判断,却不知自己正一步步走向危险的边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