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迟敬德哪肯罢休,他一心只想着那匹千里名驹,根本听不进李世民的劝告。他心中燃烧着炽热的渴望,不顾李世民的阻拦,和高甑生、梁建方三人一咬牙,催马直冲入敌阵之中。只见尉迟敬德在敌阵中纵横驰骋,犹如蛟龙入水,凭借着精湛的骑术和过人的勇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破了敌人的重重阻拦,活捉了王琬,然后牵着他的坐骑,毫发无损地奔回唐营。他的行动如同一道黑色的闪电,迅速而凌厉,让敌军众人目瞪口呆。令人惊讶的是,面对尉迟敬德的突然袭击,敌军众人竟然没有一人敢上前阻挡,仿佛被他的勇猛所震慑。
李世民见此情形,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随后下令让尉迟敬德再回去召回黄河以北的牧马,等到他返回之后,再出兵迎战。此时的战场暂时恢复了平静,但平静之下却暗流涌动,双方都在等待着下一次交锋的机会。
窦建德的阵地,那长长的军阵从早晨一直排列到中午,烈日高悬,阳光毫无遮拦地照射在大地上。士卒们在长时间的等待和紧张的戒备中,早已疲惫不堪、饥肠辘辘。他们的脚步变得沉重,眼神中透露出疲惫与无奈。他们渐渐坐了下来,又争着去喝水,原本整齐的队列开始变得松散。士兵们的脸上写满了不耐烦和犹豫,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迟疑,似乎都在心里琢磨着是不是该撤退了。夏军的士气在这漫长的等待中逐渐低落,如同被抽去了脊梁的猛兽,失去了原本的威风。
李世民依照李世积之前的策略,派宇文士及带领三百骑兵,从容地经过窦建德军阵的西边,然后向南疾驰而去。这一行动,正是为了探一探夏军的实际状况。在出发之前,李世民严肃而又郑重地告诫宇文士及:“你要密切留意敌军的动向,如果敌人毫无反应,你就立刻带兵返回;但如果他们有任何异动,你就马上领兵东进,毫不犹豫地直接冲击过去。”宇文士及神色凝重,认真地点点头,将李世民的命令牢记在心。
宇文士及接令后,如离弦之箭般冲了出去。当他来到窦建德阵前时,敌阵果然出现了骚动。原本有些松散的夏军士兵们纷纷紧张起来,手中的兵器握紧,目光紧紧盯着宇文士及的骑兵队伍。李世积见此情形,立刻意识到战机已经成熟,于是大声说道:“秦王,可以打!”这一声呐喊,仿佛给唐军注入了一股无尽的力量,让唐军将士们的热血瞬间沸腾起来。
而另一边,尉迟恭也终于带着黄河滩上的牧马顺利归来。一切准备就绪,秦王李世民高声下令:“三军出击!”那声音如同洪钟一般,在战场上回荡,仿佛是战争的号角,激励着每一个唐军将士。
李世民一马当先,骑着一匹矫健的战马,如同一道黑色的闪电,率领着精锐的轻骑如旋风般出发。唐军大军紧紧跟随其后,如潮水般东渡汜水,直扑向敌阵。汜水的水面被唐军的马蹄溅起层层水花,仿佛在为唐军的冲锋助威。
而此时,窦建德的群臣正聚集在朝堂之上商议下一步该如何进攻唐军。他们围坐在一起,各抒己见,气氛热烈。然而,他们毫无防备之际,唐军骑兵突然降临。这些朝臣们惊慌失措,原本严肃的面容瞬间变得惊恐万分,纷纷不顾一切地跑向窦建德。他们的呼喊声、脚步声打破了朝堂的宁静,整个朝堂陷入了一片混乱。
窦建德见势不妙,急忙大声召集自己的骑兵前来抵御唐军。然而,由于众多朝臣的阻拦,骑兵们前进的道路被堵塞,一时间难以突破。朝臣们惊慌地四处逃窜,挡住了骑兵们的去路,让他们无法迅速集结。窦建德无奈之下,只得挥手令朝臣们先行退下。
就在这进一退的关键时刻,唐军已经如狂飙般冲到了阵前。窦建德顿时陷入了极为窘迫的境地,不得不再次下令后撤,靠近东面的山坡寻找掩护。与此同时,窦抗带领着唐兵对窦建德发起了攻击,交战后,窦建德一方局势稍显劣势。战场上硝烟弥漫,喊杀声、兵器碰撞声交织在一起,窦建德的士兵们在唐军的猛烈攻击下节节败退。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李世民率领骑兵迅速赶来支援。只见他那身黑甲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如同战神降临。他冲锋在前,手中的长枪挥舞出一道道寒光,所过之处,夏军军阵如同遭遇了秋风扫落叶一般,瞬间乱成一片,纷纷溃散。士兵们四处逃窜,丢盔弃甲,原本严整的军阵土崩瓦解。
淮阳王李道玄更是勇猛无畏,他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冲锋陷阵。只见他如同虎入羊群般冲出敌阵的后方,又马不停蹄地重新返回,多次穿越敌阵。在激烈的战斗中,他身上聚集的箭矢密密麻麻,如同刺猬身上的尖刺一般。然而,他的勇气丝毫未减,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果敢,放箭射杀敌人,箭无虚发,敌人都纷纷应声倒地。他的英勇表现激励着周围的唐军将士,让他们的斗志更加昂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