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雄信却仍不死心,继续强劝道:“父王,即便我们到时候没有一城一池的立足之地了,大不了咱们就啸聚山林,做一回绿林好汉又有何妨!总好过这般看着唐童的脸色乞活,那滋味儿可不好受啊!”单雄信的语气中带着一丝不甘,他实在不愿就这样向唐军屈服。
王世充缓缓叹了口气,目光中透露出无尽的落寞与无奈,说道:“以我你之身份,就算是去做个强盗,也时刻不敢稍有暴露啊。一旦被唐军知晓了我们的行踪,必定会带兵围剿,到时候怕是要疲于奔命,落得个凄惨的下场,终究还是不得好死!大丈夫争天下不得,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这天意如此,罢了!罢了!”王世充心意已决,他深知继续反抗下去,只会带来更多的伤亡和痛苦。
随后,王世充思索片刻,决定派长孙安世重新返回唐营,去与李世民谈判投降的事宜。李世民坐在营帐内,脸上挂着轻松的笑容,看到长孙安世进来后,悠悠地说道:“你回去告诉王世充,他们现在已经是穷途末路,没有任何可选择的余地了,只能无条件投降。不过,看在他们主动投降的份上,我可以答应王世充,让他不必担心性命之忧!”李世民的语气中充满了自信和威严,他知道,王世充已经别无选择。
长孙安世无奈地点点头,转身离开唐营,回报王世充。王世充听闻李世民的条件,深知自己如今已没有任何退路,满心的无奈与苦涩涌上心头。但为了保全城中众人的性命,他最终也只能选择照做。
于是,在丙寅(初九)这一天,王世充身穿一袭素白长袍,缓缓走出洛阳城。他的身后,郑国的太子、百官以及两千多名士兵依次跟随。众人神情落寞,脚步沉重,仿佛被沉重的枷锁束缚着,一步一步地来到唐军营门前。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失落和迷茫,曾经的辉煌与骄傲,如今已不复存在。
李世民端坐在营帐前,目光威严地注视着前来投降的众人。他按照礼节,平静而威严地接受了他们的投降。而王世充在俯下身拜见李世民时,紧张得汗流浃背,那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滚落,打湿了他的衣衫。他心中充满了恐惧和羞愧,曾经的一方霸主,如今却不得不向他人低头。
李世民看着狼狈的王世充,嘴角微微上扬,带着一丝嘲讽的语气说道:“郑王,你平日里总是盛气凌人,总是认为我是个不懂事的小孩。如今当真见到了这个小孩,怎么变得如此恭敬啊?”王世充听着这话,心中满是羞愧,赶忙叩头谢罪,那额头上重重地磕在地上,扬起一片尘土。他不敢反驳,只能任由李世民羞辱。
接受投降之后,李世民开始着手安排后续事宜。他收押了众位郑国官员,然后分派出一部分士兵,先进入洛阳城。这些士兵迅速分散开来,分别把守在洛阳的市场商店等各个重要地方。他们严守纪律,严禁有任何骚扰抢掠的行为。城中百姓原本悬着的心,此刻稍稍放松了一些,因为他们看到的,是一支纪律严明的军队,没有一个人敢违犯禁令,整个洛阳城逐渐恢复了些许安宁。百姓们纷纷走出家门,看着这些士兵,心中既有对战争结束的庆幸,也有对未来的担忧。
紧接着,丁卯(初十)这一天,李世民迈着沉稳的步伐,进入洛阳宫城。进入之后,他首先命令记室房玄龄前往中书省和门下省,收集隋朝的地图户籍、制文诏书等重要资料。房玄龄一行人在宫中四处搜寻,然而,令人惋惜的是,这些资料都已经都被王世充下令销毁了,什么都没有留下。房玄龄等人十分失望,他们深知这些资料的重要性,如今却化为乌有。
之后,李世民又命令萧瑀、窦轨等人去封存隋朝的仓库。仓库打开的那一刻,里面的金银财宝、粮食布匹琳琅满目。他们将这些所有金钱布帛全部没收,然后分发给一同征战至此的将士们,让历经艰辛的战士们得到了一丝慰藉。将士们领到赏赐后,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们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
而对于那些在战争中犯下罪行特别大的王世充的同党,李世民也没有心慈手软。他将段达、王隆、崔洪丹、薛德音、杨汪、孟孝义、单雄信、杨公卿、郭什柱、郭士衡、董睿、张童儿、王德仁、朱粲、郭善才等十几名罪大恶极的官员押押到洛水岸边。在万众瞩目之下,这些罪人被斩首示众,算是给这段战争岁月画上了一个血淋淋的句号。百姓们纷纷前来观看,他们对这些罪犯充满了痛恨,看到他们受到惩罚,心中的怨恨也得到了些许平息。
此外,李世绩与单雄信乃是结义弟兄,曾誓言同生共死。如今唐军平定了洛阳,李世绩为了救下单雄信一命,便向李世民进言道:“单雄信武艺精湛、作战勇猛,是个不可多得的勇士。恳请您看在我们曾经同生共死的情分上,用我所有的官爵来赎单雄信一命。”李世绩言辞恳切,眼中满是焦急和期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