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胡马站起来后,李世民毫不犹豫,再次骑到马身上,试图重新控制这匹躁动的胡马。可这胡马似乎铁了心要与李世民作对,又接连两次尥蹶子。但李世民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高超的骑术,每次都能化险为夷,连续经历了这三次惊心动魄的考验。
李世民微微喘息着,回过头来,目光如炬地看向宇文士及,一字一顿地说道:“他打算借助这匹胡马害我,但人的生死自由命运决定,就凭他们能够伤害到我吗?”话语中透着一种从容与自信,仿佛在向那些心怀不轨之人宣告自己不可撼动的地位。
李建成听到此言,心中暗自思忖,这李世民竟如此丝毫不惧,这可如何是好。于是,他想到了一个阴损的法子,趁机教唆与他偷情的嫔妃在李渊耳边诬陷李世民。
那嫔妃本就与他沆瀣一气,一心想帮助李建成除掉李世民。于是,趁着李渊心情尚可之时,她小心翼翼地凑到李渊身边,用娇柔的声音说道:“陛下,臣妾听闻秦王私下里自称:‘上天授命于我,正要让我去做天下的主宰,怎么会白白死去呢!’”
李渊听闻,顿时脸色一变,心中涌起一股怒火。他最忌讳的就是儿子们觊觎皇位,结党营私。
李渊闻言大怒,当即先将李建成、李元吉二人召来,质问他们是否知晓此事。二人佯装无辜,纷纷摇头否认。随后,李渊又把李世民召来,当着李建成与元吉的面责备他道:“谁是天子,上天自然会授命于他,不是人的智力所能够谋求的。你谋求帝位之心怎么这般急切呢!”
他那声音中满是愤怒与失望,仿佛李世民已经犯了不可饶恕的大罪。
李世民闻言,心中明白有人在父皇那儿进了谗言,他赶忙摘去王冠,伏地叩头,声音恳切地说道:“父皇,儿臣冤枉啊!儿臣从未有过此等悖逆之言。恳请父皇将儿臣交付执法部门查讯,以证实儿臣有没有说过这种大逆不道的话。”说着,眼中已有泪花闪烁。李渊仍然怒气不息,紧皱着眉头,眼中满是不信任。
适逢有人奏称突厥前来侵扰,李渊这才改变了生气的面容,转而劝勉李世民,让他戴上王冠,系好腰带,与他商议对付突厥的办法。
李世民知道这不过是父皇在紧急情况下的权宜之计,虽心中满是委屈,但为了大局,还是顺从地应了下来。
武德七年(624 年)9 月 9 日,李渊颁布诏书命令李世民与李元吉率领兵马由豳州出发抵御突厥,在兰池为他们饯行。
每一次发生敌情,李渊总是毫不犹豫地命令李世民前去讨伐敌人。李世民也总是不负使命,一次次凯旋而归。然而,在战事平息以后,李渊对李世民的猜疑却越发加重了。他的心中,渐渐被疑虑和不安填满,总觉得李世民的势力日益壮大,对自己的皇位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武德九年(626 年)6 月,秦王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结下的嫌隙越来越深了。
李世民敏锐地察觉到局势的紧迫,他认为洛阳地势优越便利,若有变故,可退守自保。于是,他精心谋划,让行台工部尚书温大雅镇守洛阳,同时派秦王府车骑将军张亮率领亲信王保等一千多人前往洛阳。张亮暗中结交崤山以东的豪杰,等待事态的进一步变化,并拿出大量的金银丝帛,任凭他们使用,以此来赢得这些豪杰的支持。
李元吉得知后,心中暗喜,觉得这是扳倒张亮、进而打击李世民的好机会。他立刻告发张亮图谋不轨,张亮被交付法官考察验证。
面对法官的审讯,张亮从始至终一言不发,无论是威逼还是利诱,都不能让他吐露半个字。由于朝廷没查出任何把柄,便只得释放了他,让他返回洛阳。这一次,李世民看似又逃过一劫,可他与李建成、李元吉之间的矛盾却愈发不可调和。
之后,一场更为阴险的阴谋悄然展开。李建成和李元吉在夜间设宴邀请李世民,表面上热情款待,实则暗中在酒中下毒。李世民端起酒杯,正欲一饮而尽时,突然察觉到酒中似乎有些异样。他眉头微皱,心中暗忖:“这酒的味道有些不对劲,难道其中有毒?”然而,他深知此时若轻易表露出来,恐怕会引起众人的警觉,反而让自己陷入更加危险的境地。
于是,李世民灵机一动,决定将计就计。他猛地捂住胸口,装作突然心痛发作的样子,咬牙切齿,满脸痛苦之色。接着,他毫不犹豫地咬破舌头,鲜血顿时喷涌而出,溅落在酒杯和地上。
一旁的淮安王李神通见状,大吃一惊,急忙上前搀扶着李世民,关切地问道:“世民,你怎么了?”李世民强忍着疼痛,颤声道:“我……我心痛难忍,怕是旧疾复发了。”说罢,他便装作体力不支,倒在了李神通的怀里。
李神通不敢怠慢,连忙扶着李世民返回西宫。消息很快传到了李渊那里,他心急如焚,立刻赶来西宫探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