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听后,眼中精光一闪,握着手腕大声说道:“您的这番话,与韩信灭田横的策略如出一辙啊!”他赞叹不已,在他看来,李积的计策甚是精妙,既能达到歼灭突厥的目的,又能让唐俭等人看似置身事外,避免了直接的冲突与矛盾。就这样,两人决定准备奇袭铁山,一举歼灭突厥的残余势力。
然而,副将张公瑾却对这计划心存担忧。他眉头紧锁,忧心忡忡地说道:“两位将军,此计虽然精妙,但唐俭等人身在突厥营中,若我军发动袭击,他们岂不是会身陷险地?唐俭是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的老臣,若他有个三长两短,该如何向朝廷交代?”张公瑾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毕竟唐俭的安全至关重要,一旦出现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李积与李靖却有着充分的借口。李积沉声说道:“张将军,此战关系到大唐的安危,突厥是我朝的心腹大患,若不趁此机会将其彻底剿灭,日后必成大患。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只要能剿灭突厥这个心腹大患,唐俭等人的安危根本不用去过多考虑。我们相信唐俭的智慧和能力,他定会妥善应对。”李靖也补充道:“唐俭是朝廷的栋梁之才,他深知此行的风险,也定会有所准备。我们不能因小失大,错失良机。”
就这样,他们成功说服了那些持有不同意见的将领。军令随即统一,全军上下一心,准备发动这场至关重要的奇袭。两位名将的坚定决心与高超谋略,为大唐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切准备就绪后,李靖亲自挑选精骑一万,这精锐之师皆是身经百战、勇猛无畏之辈。他们个个都是从无数战役中脱颖而出的勇士,身上带着伤痕,眼中却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们带上二十天的干粮,以悍将苏定方为前锋,连夜急行军。寒风凛冽,如刀割般刺在脸上,但没有人抱怨,没有人退缩。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完成使命,为大唐扫除威胁。
夜色如墨,大地一片寂静,只有马蹄声在夜空中回响。他们不顾疲惫,一路疾驰,于短短一夜之间,便来到了颉利可汗驻地铁山附近。此时,漫天风雪肆虐,狂风夹杂着雪花,如同无数利刃在空中飞舞。能见度极低,大地被厚厚的积雪覆盖,白茫茫一片,仿佛整个世界都被冰雪吞噬。
颉利可汗的营帐中,却是一片欢声笑语。颉利可汗正惬意地款待着唐俭一行,毫无半点戒备。他以为自己已经成功地骗过了大唐,沉浸在即将逃脱困境的幻想之中。他端着酒杯,与身边的亲信们畅饮,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完全不知道危险已经悄然降临。
前锋苏定方深知战机稍纵即逝,他率领着两百名前锋,如离弦之箭般向突厥大营奔袭而去。他们的心跳在加速,但眼神却异常坚定。当他们离突厥军队驻地仅有七里时,被突厥巡逻的士兵发现。巡逻士兵惊恐万分,火速将这一消息报告给颉利可汗。
颉利可汗闻言,满脸的不可置信。他的笑容瞬间凝固,眼中满是惊慌。他怎么也没想到,唐军竟会在此时发动奇袭。他猛地起身,手中的酒杯“哐当”一声掉在地上,摔得粉碎。他的声音在颤抖:“唐军?他们怎么会来?”
苏定方率领着这勇猛的两百人,如同猛虎下山般杀入大营。他们手中的刀剑在风雪中闪烁着寒光,如同死神的镰刀。一时间,喊杀声震天,突厥士兵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得措手不及。他们惊慌失措,四散奔逃,但哪里逃得过大唐勇士的铁蹄。唐俭也趁乱逃了出来。
颉利可汗在慌乱之中,才仓促带领亲卫撤退。他一边跑,一边回头看着被火焰吞噬的营帐,心中满是不甘。他知道自己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而这个错误,将让他失去一切。
风雪依旧肆虐,但大唐的勇士们却在这风雪中,书写了属于他们的传奇。
李靖听见苏定方成功突入敌寨的消息后,顿时精神大振,仿佛全身的血液都在沸腾。他猛地一挥手中的马鞭,高声喝道:“全军出击!”声音在风雪中回荡,如同战鼓般激励着每一位唐军将士。唐军骑兵们如同潮水般涌向突厥大营,战马的嘶鸣声、刀剑的碰撞声交织在一起,震天动地。
突厥部众此时群龙无首,军心大乱。颉利可汗的仓皇逃窜让整个营地陷入了一片混乱,士兵们各自为战,场面一片狼藉。他们在气势如虹的唐军骑兵的猛烈冲击下,很快就溃不成军,四散奔逃。唐军的铁蹄无情地踏过,将突厥的抵抗彻底粉碎。
这一战,唐军战果辉煌。李靖指挥下的唐军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所向披靡。他们消灭了突厥士兵数万,缴获了无数辎重物资,战场上堆满了突厥的旗帜和武器。与此同时,李世绩率主力大军如同一座不可逾越的大山,稳稳地堵在突厥北窜的要道碛口。在李世绩的指挥下,唐军奋勇作战,士气高昂。他们如同铜墙铁壁,将突厥的残余势力牢牢困住。突厥的大酋长见大势已去,无奈之下率众投降。众多部落纷纷丢盔弃甲,选择投降,他们深知,大唐的军威是不可阻挡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