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治疗便秘的李阿姨介绍,前来寻找白骄阳医生的黄阿姨,一进诊室,见到白医生就喋喋不休的倾诉了起来。
原来是黄阿姨近两年一直胃脘区疼痛,先期经过多方治疗,有中医,有西医,也经过许多检查,包括幽门螺旋杆菌的检测是阴性,胃脘部的检测胃镜显示慢性,浅表性胃炎,但是患者治疗效果较差,病情反反复复,时轻时重,最近两个月以来病情有所加重。一直持续性的治疗。
按照胃病治疗无效,又有医生考虑是冠心病造成的,胃部区的辐射疼痛。是给予治疗心脏的药物。复方丹参滴丸,单硝酸异山梨酯片,黄阿姨服用近一周以来仍然无明显效果。
这反复的治疗让黄阿姨心生烦恼,心情抑郁,难道我得了什么重大的疾病吗?为什么一直找不到原因?什么药都吃了,什么检查都做了,为什么没有效果呢?
胆彩超也曾做过,只是显示胆囊壁粗糙,其余没有太多的提示。医生说,老年人大部分都是这种状况,胆囊壁的毛糙。
那我到底是什么病呢?整天到处求医问药,恰巧前一段时间去李阿姨那里看望李阿姨,这就被李阿姨推荐来了。
白骄阳医生,认真的给黄阿姨把了把脉,又仔细的看了看舌苔,又非常认真的仔细的做了一下体格检查,经过仔细的反复的确认,黄阿姨胆囊区确实存在轻微的触压反应和疼痛。那么问题来了,按照冠心病和胃病治疗都没有效的情况下,黄阿姨的疼痛是不是就是有胆囊病变引起来的呢?黄阿姨胆囊区后背反射性的区域仔细触压,也有疼痛点沉重感酸胀感。
迷雾重重,症状交织如乱麻
主诉:反复胃脘部胀痛2年,加重伴胸闷、嗳气1月,外院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冠心病」,服奥美拉唑、丹参滴丸无效。
刻下症:胃脘胀闷连及右胁,食后加重,晨起口苦,大便黏腻,夜眠差,舌暗苔黄腻,脉弦滑。血压130/80mmHg,心率78次/分,心肺听诊无异常,墨菲征弱阳性(易被忽视)。
辅助检查: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心电图ST段轻度压低;腹部B超:胆囊壁毛糙,胆汁透声差(报告结论:胆囊炎可能)。
白骄阳医生记录:外院聚焦胃与心,却漏看「右胁连胃脘」的定位(胆经循行区)、「口苦、墨菲征」的胆病信号。老年人胆囊炎常因痛阈高、症状不典型被掩盖。
处方调整:
- 原外院用药:奥美拉唑(抑酸)、丹参滴丸(活血)——暂不停用,加「柴胡12g+郁金10g+茵陈15g」利胆组方,试探性激活胆道动力。
- 病情分析:胃脘痛≠胃病,右胁牵涉痛、口苦是胆病「信号灯」,B超结果已提示胆囊病变,却被临床归因于「胃炎放射性痛」。
于是白医生,就按照胆囊病变给黄阿姨拟定处方,开具中药,经过反复的思考和斟酌,与拟定好了一张处方。
慢性胆囊炎
肝胆瘀阻证
中药处方
柴胡郁金汤
处方来源
本方宗《伤寒论》“疏肝利胆、活血通络”之旨,结合当代临床经验化裁而成。针对老年人慢性胆囊炎反复发作、久病入络的病机特点,以“理气破瘀、利胆通络”为核心,兼顾健脾护正,防攻伐伤正之弊。
【具体处方】
柴胡9g 郁金12g 川芎10g 丹参15g
香附10g 木香9g 枳壳10g 青皮9g
茵陈15g 黄芩10g 栀子9g 金钱草30g
鸡内金12g 党参15g 白术12g 茯苓15g
赤芍12g 桃仁9g 红花9g 延胡索12g
白芍15g 炙甘草6g
(注:上药以水1500ml,浸泡30分钟,文火煎煮40分钟,取汁400ml,分早晚两次温服,14天为一疗程。)
【药物性味归经与功能主治解析】
一、君药:疏肝利胆,破瘀通络(直达病位,攻邪为主)
1. 柴胡(苦、辛,微寒;归肝、胆经)
- 功能: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为肝胆经引经药。《本草纲目》称其“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
- 现代药理:含柴胡皂苷,可抗炎、调节免疫,抑制胆囊平滑肌痉挛,促进胆汁分泌。
2. 郁金(辛、苦,寒;归肝、胆、心经)
- 功能:活血止痛,行气解郁,利胆退黄。《本草汇言》谓其“清气化痰,散瘀血之药也”,善治气滞血瘀之痛。
- 现代药理:挥发油成分可松弛胆管括约肌,增加胆汁流量,抗肝纤维化,改善微循环。
3. 川芎(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 功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为“血中气药”,能上行头目、下走血海,疏通肝胆瘀滞。
- 现代药理:川芎嗪可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减轻胆囊壁炎症水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