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柴胡
东风解冻的卯时:
立春前一日的申时,云台山的竹篱还挂着残冬的冰棱,却已有水珠顺着竹节滚落,在青石板上敲出碎玉般的声响。医馆木门“吱呀”推开时,穿堂风卷着半缕迎春花的甜香涌进来——农妇鬓角那朵刚摘的黄花还沾着晨露,鹅黄色的花瓣却被冷汗浸得发蔫,随她急步晃动的肩头微微打颤,像株被霜打过的春苗。
“叶大夫……”她靠在药柜旁,右手紧紧按在右胁下,指腹无意识地碾过期门穴位置,粗布衫上的补丁跟着起伏,“打从冬至起,胸口就跟塞了团湿棉絮,说话都得提着气——”她吸气时,肋骨缝间的滞塞感似乎具象化了,青布衫在胃脘处绷出细小的褶皱,“今早劈柴抡起斧头,胁下突然跟被竹篾扎了似的,疼得膀子都软了,冷汗顺着脊梁沟直淌……”
叶承天搁下手中正在晾晒的柴胡——这味刚从后山挖的药材,根须上还缠着未化的冻泥,芦头处的纤维呈放射状排列,恰如人体肝经的走向。凑近时,见她舌苔薄白中泛着水滑的腻,像新落的春雪覆在青石板上,舌根处还沾着零星的饭粒,正是肝气犯胃、木郁克土的征象;脉诊时指腹刚触到寸口,便觉琴弦般的细劲从尺部窜上来,仿佛后山新抽的竹枝在寒风里绷直了腰杆。
“肝主筋,其经行于胁。”叶承天指尖顺着她右胁轻轻推按,触到期门穴下方有条索状的筋结,像冬日里冻僵的藤蔓,“《灵枢》说‘邪在肝,则两胁中痛’,您这是冬至后阳气未升,肝气郁结如冰棱凝塞经络。”他转身从北墙药柜取下个紫陶罐,揭开时飘出陈年老醋的酸香——里面泡着去年霜降采的香附,纺锤形的块茎在醋液里舒展如妇人揉开的眉头,“香附为‘气病之总司’,醋制后走肝经血分,就像用热汤化开冻僵的麻绳。”
农妇盯着叶承天手中的香附,忽然想起冬至那日,她在田里给油菜培土,冻土块磕得虎口发麻,回家后胁下就开始隐隐作胀。此刻医馆外的冰棱又化了几寸,滴在她脚边的水痕,竟与叶大夫指尖划过的肝经路线重合。“您看这柴胡,”叶承天从竹匾里拈起株带根的药材,茎秆上的节间距离均等,恰似人体胸椎的间隙,“生在背阴坡的柴胡,根须特别坚韧,能把郁滞的肝气像拔杂草般轻轻理顺。”
说话间,阿林已抱来煨着的药炉,投入柴胡、香附,又加了片经霜的橘叶——那是去年立冬后采的,叶脉间还留着冰棱压过的痕迹。农妇望着药罐里翻涌的药汁,忽然觉得右胁的滞塞感似乎松动了些,仿佛有双无形的手,正顺着叶大夫方才点按的穴位,一点点揉开冻住的“棉絮”。医馆的木楼梯传来阿林取艾条的响动,陈年艾绒的苦味混着香附的酸,在冷空气中织成张细密的理气之网。
“今夜先服这剂疏肝解郁汤,”叶承天用银针轻刺她太冲、阳陵泉二穴,“针如春风解冻,药如暖阳化冰,双管齐下,方能化开这股子凝塞。”银针入穴的刹那,农妇胁下的筋结竟像被剪断的冰棱般骤然一松,低头看见自己方才还紧绷的肩膀,此刻已能自然下垂,鬓角的迎春花重新扬起了花瓣,在炉火映耀下,金黄的花蕊竟与药罐里柴胡的芦头,形成了奇妙的色泽呼应。
医馆外的冰棱继续融化,水珠顺着竹篱滴在新萌的野草上,发出“嗒嗒”的轻响,与药罐里的沸腾声应和。农妇望着叶大夫手中的柴胡,发现根须上的泥土里竟缠着半截冰棱,却丝毫不损其坚韧——原来这味药早在寒冬就准备好了破郁的力量,正如她胁下的滞塞,终将在立春的阳气里化作春水东流。当阿林端着粗瓷碗走近时,药汤表面浮着层薄如蝉翼的油膜,那是香附的理气精华与柴胡的疏肝津液交融的见证,热气熏得她眼眶微暖,右胁的疼痛已消了三分。
窗外的竹篱在暮色中渐渐模糊,新折的迎春花斜插在陶罐里,与药柜上的柴胡、香附相映成趣。叶承天收拾银针时,发现农妇腕间的太冲穴处泛着淡红,那是肝气疏通的征兆,而案头的香附块茎,在醋液中竟缓缓舒展开来,形成个类似期门穴的凹陷——原来草木的形态,早就是天地写给人体的理气妙方,只等医者在立春的前夕,借冰雪消融的契机,将其酿成解开肝郁的春药。
农妇捧起粗瓷碗时,蒸腾的药气先漫上鼻尖——是柴胡的清苦混着香附的酸润,像立春前的山风卷着融雪的凛冽,却又藏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暖意。药汤入口的刹那,她舌尖触到柴胡茎的微涩,香附的醋味在舌根打转,竟与她冬至那日腌渍芥菜的酸气相似,却多了份草木的清透,仿佛整座云台山上未化的冰棱,都化在了这碗疏肝的药汤里。
叶承天的指尖已捏着那支柴胡嫩梢——新抽的茎秆不过寸许,节间中空如打通的竹管,嫩绿色的表皮上还凝着层薄霜,恰似刚从背阴坡挖来的模样。当梢尖滑过她右胁的条索状结节时,农妇先是感到麻痒难耐,继而有股清凉顺着柴胡茎的中空处直窜胸臆:“《千金翼方》说‘茎空者通经’,”叶承天手腕轻转,嫩梢顺着少阳经走向滑动,茎秆的棱角恰好贴合她肋骨的间隙,“您看这柴胡茎,生而中空,正是借了春木的通达之气,来推开郁滞的气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