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内,晨光透过斑驳的玻璃斜斜地洒在桌上,徐志海端坐在办公桌后,神情严肃地听着安合英汇报工作。
待安合英话音落下,他沉吟片刻,缓缓开口道:
“可以找存在问题的同志深入谈话,对那些不符合规定的生育行为要进行严肃批评。同时,也要给相关单位施加一定压力,明确告知他们今年单位评优资格取消,单位先进个人的指标也得相应减少。但不管采取何种措施,都必须坚守一个原则——严格执行政策。”
稍作停顿,徐志海又补充道:“你们的工作还得再细致些,要对全厂妇女进行一次全面调查,仔细摸排一下,看看类似的情况还有多少。”
正说着,刘长明推门走了进来。徐志海眼睛一亮,赶忙招呼道:“长明,你来的正好,计划生育的事儿,你们工会得介入帮忙处理一下。”
在徐志海的安排下,刘长明不好推脱,便将任务转交给了周红。
周红接到任务后,立刻着手设计了一张婚后妇女生育情况调查表。
刘长明仔细审核后,觉得表格设计得合理可行,便组织工会人员进行油印。
第二天,会议室里人头攒动,刘长明神情庄重地站在台前,对着各单位工会主任及女工委员,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这次调查的重要意义、具体要求。
他强调不仅要认真填报调查表,还要组织怀孕妇女前往市里进行检查,对不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情况必须严肃处理。
会议结束后,女工委员们纷纷回到各自单位,开始发放调查表。
在金工车间,一位妇女看到发放的调查表,满脸疑惑地问道:“这个我不用填吧?”
女工委员想都没想,脱口而出:“都得填,一个都不能落下。”
“填什么呀,我结婚五年了,一直没孩子,这怎么填?”妇女无奈地说道。
女工委员这才反应过来,连忙说:“对,对,不过填一下也行。填完后我去工会问问,争取这次到市里检查也带你去,说不定能把病治好呢。”
“行,那我填。不过这表格上都是问用不用避孕工具、吃不吃药的问题,都没有我这种情况的选项。”妇女有些为难地说。
“自己改改就行,写清楚情况就好。”女工委员随意地回应道。
当所有调查表收上来后,经过仔细统计,发现不符合“晚、稀、少”计划生育政策的怀孕妇女有17名,符合政策的怀孕妇女有21名,还有一名不孕妇女。
工会与计划生育委商议后,调配了那台刚提回来的大客车。安合英担任领队,周红、孙加和一同带领大家前往市里。
在路途中,周红热情地向大家介绍:“这次活动可是工会为咱们女工争取来的福利。”
安合英和孙加和却没有接话,她们眉头紧锁,满心愁绪。
因为那些不符合政策的妇女,在她们本单位领导连哄带吓下,也只有15人上了车,还有两名一心想要生儿子的妇女,连人影都没见到。
到达市医院后,经过一番检查,安合英苦口婆心地做工作,最终有8人同意做了人流手术,可孔庆杰老姨和其他6人却坚决不同意。
安合英满心郁闷地生着闷气时,周红带着那位不孕的妇女找到了医院妇科主任。
周红急切地询问:“大夫,她这病能治好吗?”
主任摇了摇头,语气凝重地说:“她是输卵管通而不畅,先吃点药试试吧,能不能治好,不好说。”
听到这话,周红忍不住插了一句:“都结婚五年了还没孩子,不行领养一个吧。”
主任听后,说道:“你们要是要领养,我这儿正好有一个。昨天我看病的时候没注意,也不知道是谁把一个小女孩扔我床上了。我检查了一下,孩子没什么毛病,估计是家里孩子多,一心想生儿子,结果生了女儿就不要了。你们要是想要,就把她带走吧。”
那位不孕的妇女眼睛一亮,急切地说:“我们看看孩子。”
“行。”
主任喊来旁边的护士,让其把孩子抱了过来。
只见一个瘦小的孩子裹在小被里,那双大眼睛滴溜溜地转,充满了灵动。
周红轻轻地接过孩子,小心翼翼地解开小被,摸了摸孩子的手脚。
当那位不孕的妇女伸出手去抚摸孩子时,小家伙竟然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医生见状,笑着说:“看来这孩子想去你家呢。”
“她想去,那我就抱走了。”妇女激动地说。
“行,我给你办个出生证,回去落户口也方便。”主任说道。
这一趟,虽然做掉了八个孩子,但又抱回了一个新生命,在返程的路上,大部分人都沉浸在喜悦之中。
然而,孔庆杰老姨却怒火中烧。
孔庆杰跟着妈妈去看望老姨时,老姨气得满脸通红,破口大骂:“安合英算什么东西!我晕车,开窗向外吐的时候,她跑过来用力拍我后背,什么意思?不就是想让我肚子里的孩子保不住吗!简直太坏了,真不是东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