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民委的杨主任离开三天后,龙安心坐在合作社的办公室里,盯着电脑屏幕上的法律条文发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二十四条清晰地写着:"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执行职务的时候,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的规定,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语言文字。"
"问题就出在这里,"视频通话里的律师推了推眼镜,"凯寨所在的县虽然是民族自治县,但从来没有制定过关于习惯法的具体实施细则。所以从法律上讲,苗族的口头约定和传统土地管理方式,在法庭上站不住脚。"
龙安心揉了揉太阳穴。窗外,几个合作社的妇女正在晾晒新染的绣线,笑声透过薄薄的木板墙传进来,与电脑里严肃的法律分析形成鲜明对比。
"张律师,您的意思是,就算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片梯田上耕种,只要没有书面合同,法律就不承认我们的权利?"
"基本是这个意思,"张律师叹了口气,"除非能证明这块地有文物价值或者生态价值,否则林氏集团走正规程序申请'土地提质改造',你们很难阻止。"
龙安心想起老茶坪上那些陶片。州博物馆的专家前天刚取走样本,说要两周才能出鉴定结果。而县里已经传来消息,林氏集团正在加紧推进项目审批。
"还有其他办法吗?"
张律师犹豫了一下:"有个思路...如果能把梯田申报为农业文化遗产,适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保护,情况可能会不同。但需要证明你们的耕作方式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
挂断电话,龙安心走到窗前。吴晓梅正在院子里教孩子们辨认绣线颜色,她的病刚好,脸色还有些苍白。那天晚上她发烧时说的苗语,龙安心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机会问她是什么意思。
手机震动起来,是赵志强的消息:"紧急!林氏集团换了策略,现在说只租不征,每亩每年给2000元租金,租期30年。已经有人在挨家挨户签意向书了!"
龙安心的手指猛地收紧。两千一亩,听起来不少,但比起紫米深加工后的利润,简直是九牛一毛。更关键的是,一旦土地流转出去,合作社就失去了根本。
他冲出门,差点撞上正往里走的吴晓梅。
"怎么了?"她抓住龙安心的手臂,掌心温暖干燥。
"林氏集团开始租地了,"龙安心把手机递给她,"王大勇肯定在村里。"
吴晓梅快速浏览消息,眉头越皱越紧:"这个价格...阿爸可能会心动。"
龙安心心头一紧。吴晓梅的父亲是村里有威望的老人,如果他签字了,其他人家很可能会跟风。
"我去找你爸谈谈。"
"一起去,"吴晓梅转身对孩子们说了几句苗语,让他们自己练习,"阿爸最近腰疼,心情不好。"
两人匆匆穿过村子。路过阿公家时,老人正坐在门前的石凳上抽烟,看到他们便招了招手。
"汉人又来了,"阿公用苗语说,"带着厚厚的钱包。"
龙安心蹲下身:"阿公,您知道王大勇在哪家吗?"
"先去吴老四家,现在应该到杨四妹那儿了,"阿公吐出一口烟圈,"听说给的钱不少。"
吴晓梅咬了咬下唇:"阿公,您没签字吧?"
"我?"阿公冷笑一声,"我等着看汉人怎么踩中'打口舌'的陷阱呢。"
龙安心和吴晓梅赶到杨家时,王大勇正被一群村民围着,西装革履的他站在泥地上显得格格不入。他手里拿着一叠合同,脸上堆满笑容,额头上却冒着冷汗——自从在老茶坪被"打口舌"吓到后,他明显对凯寨多了几分畏惧。
"龙经理!"看到龙安心,王大勇的笑容僵了一瞬,随即更加灿烂,"正好您来了,给乡亲们解释一下这个土地流转的好处嘛!"
村民们自动让开一条路。龙安心注意到不少人手里已经拿着签字笔,杨四妹甚至按了红手印。
"王总,"龙安心平静地说,"能否让我看看合同?"
王大勇犹豫了一下,还是递过一份。合同很厚,密密麻麻的小字,龙安心直接翻到关键条款:
"...乙方自愿将承包经营的耕地流转给甲方,用于现代化农业开发...甲方有权改变土地用途...流转期间乙方不得干涉甲方生产经营活动..."
龙安心心头火起。这哪是租地,分明是卖地!一旦签字,村民不仅失去土地控制权,连种什么都无权过问。
"各位乡亲,"他提高声音,"合同上说租期30年,但没写30年后土地会变成什么样。如果林氏集团把梯田推平了建工厂,30年后还给你们一片水泥地,你们怎么办?"
人群中响起议论声。王大勇急忙解释:"怎么会呢!我们是搞生态农业的!"
"那为什么合同里不写明保持梯田原貌?"龙安心追问,"为什么不保证继续种植紫米?"
王大勇额头上的汗更多了:"这些...这些细节可以再商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