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铁桶合围
凌晨三点十七分,太原城东三十里的黑松岭上,陈长安放下望远镜,镜片上凝结的霜花在月光下泛着冷光。他搓了搓冻得发麻的手指,呼出的白气在零下十五度的寒夜里瞬间凝结成细小的冰晶。
"报告团长!"侦察连长李铁柱猫着腰从灌木丛中钻出来,皮帽上挂满霜花,"三营已经切断正太铁路娘子关至榆次段,工兵连在铁轨下埋了二十处炸药,随时可以引爆。"他喘着粗气,从怀里掏出一张手绘地图铺在岩石上,"二营拿下了东山观象台制高点,机枪阵地都布置好了,正好俯瞰整个太原城。"
陈长安点点头,转向身旁的赵刚:"老赵,西面情况怎么样?"
赵刚摘下眼镜擦了擦镜片上的雾气,这个习惯性动作让周围的几个参谋都不由自主屏住了呼吸——大家都知道,参谋长这个动作意味着他要说重要情报了。
"阎锡山的35军果然开始'换防'了。"赵刚的声音压得极低,仿佛怕惊动山下沉睡的城池,"表面上是轮调休整,实际上..."他意味深长地顿了顿,手指在地图上画了个圈,"把西城门的三个核心碉堡都换成了新兵,机枪阵地只留了值班人员,弹药箱全部上了锁。"
远处突然传来几声犬吠,接着是引擎的轰鸣。陈长安立即举起望远镜——一队日军九四式卡车正沿着汾河岸边的公路疾驰,车灯像鬼火般在夜色中跳动,隐约可见车厢里坐着全副武装的士兵。
"鬼子的运输队!"李铁柱低呼,"看方向是去武宿机场!至少有五辆卡车,后面还跟着两辆装甲车!"
陈长安的嘴角绷成一条直线,右手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配枪的枪套:"通知特务连,按二号方案行动。"他转向传令兵,声音突然提高半度,"告诉各营:总攻信号是电厂汽笛声,三长两短,重复三次!"
二、汽笛为号
太原电厂锅炉房里,温度计的水银柱已经逼近五十度。老工人徐大柱用铁锹拨弄着煤堆,锹头不时碰出清脆的声响。在他脚边,三块排列特殊的煤块组成了一个箭头形状——这是地下党约定的行动信号。
"老徐,压力到红线了。"年轻工人小徐凑过来递毛巾,手心里藏着一张被汗水浸湿的纸条。
徐大柱不动声色地接过纸条,借着炉膛的火光看到上面只有两个字:"东风"。他嘴角微不可察地抽动了一下,将纸条扔进炉膛,火苗"呼"地窜起半尺高,映红了他布满皱纹的脸。
"我去检查汽阀。"他拎起十八磅的扳手走向车间深处,沿途与三个不同工位的工人交换了眼色。当他们陆续聚集在汽轮机旁时,车间里的两个日本监工已经被捆成粽子塞进了煤仓,嘴里塞着沾满机油的棉纱。
"同志们!"徐大柱从工具箱底层抽出一面叠得方方正正的红旗,旗面上还带着浓重的煤油味,"为了太原解放!"他的声音嘶哑却坚定,像是一台老旧的蒸汽机发出的轰鸣。
巨大的蒸汽阀门被缓缓转动,压力表的指针剧烈颤抖,发出"咔嗒咔嗒"的声响。当指针越过红色警戒线时,整座电厂的汽笛突然拉响,尖厉的啸叫声如同受伤的巨兽,划破寒冷的夜空,连二十里外的山村都能听见。
几乎在同一时刻,电厂围墙外的排水沟里突然窜出十几个黑影,他们动作敏捷地剪断铁丝网,向配电室扑去。带队的是地下党负责人老吴,他手中的驳壳枪在月光下泛着冷光。
三、钢铁洪流
东山阵地上的陈长安猛地站起身,望远镜的镜片反射着信号弹的红光:"开始了!"
刹那间,三十发红色信号弹同时从不同方向升空,将太原城墙照得如同血染。早已潜伏到城墙根的特务连战士立即引爆埋在排水沟里的炸药,古老的城墙砖像积木般崩塌,腾起的烟尘中隐约可见惊慌失措的伪军身影。
"冲啊!"数千名八路军战士从高粱地里跃起,喊杀声震得护城河的水面泛起涟漪。最奇特的是每个突击排都跟着几个穿中山装的干部——他们是连夜培训的接管人员,背包里装着封条、布告和花名册,有些人甚至随身带着毛笔和墨盒。
一营长张大彪冲在最前面,他手中的轻机枪喷吐着火舌,将城墙上的伪军火力点一个个打哑。突然,他注意到城门楼上有面白旗在摇晃。
"停火!停火!"张大彪高声喊道,同时做了个手势。枪声渐渐稀疏下来,只见城门楼上站着一个穿伪军制服的人,正用铁皮喇叭喊着什么。
"八路兄弟!别开枪!"那人的声音在晨风中飘忽不定,"我们是警备三团的,愿意起义!城门已经打开了!"
战士们面面相觑,不敢轻信。这时,城门真的缓缓打开了一条缝,几个伪军士兵战战兢兢地走出来,把枪械扔在护城河边。
城西突然传来密集的枪声,但奇怪的是全部朝着天空射击。晋绥军士兵躲在掩体后,对着冲过来的八路军大喊:"快走!我们接到命令不拦你们!"一个连长模样的人甚至扔过来一串钥匙:"城门锁的!钥匙给你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