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之间,我的脑海里犹如闪电划过一般,猛地浮现出了五十多年前发生的那件事情。
遥想当年,那时的我还是个青涩少年,正在我们那小小的安国公社中学里求学。每天中午放学后,我都会急匆匆地赶往父亲所在单位的食堂去享用午餐。就在某一天,当我踏入食堂的时候,一阵激烈的争吵声传入了我的耳中。
我循声望去,只见父亲单位的那位经理——一个约莫四十岁上下、姓刘的中年男子,正和另一个年纪稍轻些的男青年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两人情绪激动,声音高亢,仿佛要把屋顶给掀翻似的。
我好奇地凑上前去,想要听听他们到底在争论些什么。仔细一听才发现,原来他们讨论的问题竟是如此的奇特,颇有些“关公战秦琼”般的荒诞意味。
他们争论的焦点在于:一个专家、一位教授以及一名工程师,这三个人当中到底谁的官职最大?就如同非要比较关羽和秦琼谁更能打一样,让人摸不着头脑。
我站在一旁静静地聆听着,心里却犯起了嘀咕:这可真是个难题啊!毕竟这三种职业虽然都备受尊重,但它们所侧重的领域各不相同,又怎么能简单地评判谁的官位更高呢?然而,眼前的这两位仁兄却是一副不争论出个结果誓不罢休的架势。
那时的我正值青春年少,大约也就十五六岁吧。当听到他们两人各抒己见时,我的内心深处莫名地涌起一种难以言喻的直觉——他们所说的话似乎都存在着偏差和错误。然而,具体错在哪儿、为何会错,我却如坠云雾之中,绞尽脑汁也无法清晰明了地阐述出来。那种感觉就像是喉咙里卡了一根鱼刺,不上不下,让人异常难受。
如今回想起来,才惊觉当时人们的知识储备竟是如此之贫瘠,对于许多事物的认知简直可以用一知半解来形容。甚至连这三个人究竟从事何种职业、身负怎样的使命与责任,我们都是一无所知。这般懵懂无知的状态,难道不是既可悲又可怜吗?
当我初次调任至万丰供销社时,踏入那中心商店的瞬间,目光所及之处,售货员们大多皆是女性。细细数来,已婚者寥寥,而剩下的五六位姑娘,则皆处于未婚状态。
这其中,有的姑娘已然订婚,正满心欢喜地期待着未来与心爱之人步入婚姻殿堂;然而也有些姑娘尚未订婚,依旧在寻觅属于自己的那份真爱。有趣的是,那些已订婚的姑娘们,其未婚夫多数都是,在县城里有着一份相当不错工作的年轻小伙儿。可反观我们自家商店里的这些小伙子呢?他们所找寻的伴侣往往来自于外地,店内的恋情可谓少之又少。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将本地人与外地人之间的缘分紧密相连,却又让同处一店的男女们难以擦出爱情的火花。
话说在那个时候,有个名叫赵万丰的单身青年,这小伙子模样长得挺周正,性格也随和,按说应该很受女孩子欢迎才对。可奇怪的是,围绕在他身边的四五个美女,愣是没一个能和他擦出爱情火花来。虽说大家伙儿平日里都觉得他这人挺不错的,为人正直善良,工作又踏实肯干,但就是不知道为啥,这四五个如花似玉的大姑娘,竟然没有一个瞧得上他的。
就这样,这些个美女们一个个地都先后在县城里头找到了自己心仪的对象,成双成对好不甜蜜。而咱们这位赵万丰呢,则依旧是形单影只,孤孤单单的一个人。不过好在单位里有位副主任叫苏恩,一直以来对赵万丰都颇为赏识,觉得这么好的一个小伙子总不能一直打光棍吧。于是乎,热心肠的苏主任便亲自出马当起了媒人,要给他牵红线搭桥。经过一番打听寻觅之后,还真让苏主任给寻到了合适的人选——临县的一个亲戚家的姑娘。
听说啊,这姑娘生得那叫一个美若天仙,肤白胜雪,柳叶弯眉樱桃口,谁见了都得夸一句漂亮。这下子,单位里的同事们知道后纷纷打趣道:“嘿哟,小赵这回可真是走了桃花运啦!”大家都满心期待着这段姻缘能够修成正果,成就一段美好的佳话。
秋意渐浓之时,赵万丰满心欢喜地开始筹备自己的婚礼。经过精心挑选,良辰吉日已定,喜庆的酒席也已安排妥当。亲朋好友们纷纷期待着这场热闹的喜事,盼望着能早早品尝那杯幸福的喜酒。
然而,大家左等右等,眼看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却始终未见送亲的车辆出现。原本热热闹闹的场面渐渐变得有些沉寂,人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但目光依旧紧紧盯着道路的尽头,期待着新娘的到来。
就这样,一干人等从清晨痴痴地等到了正午时分,太阳高悬在空中,炽热的阳光照得人们额头冒汗。就在众人焦急万分之际,终于有消息传来。
据说,女方的送亲车队早上确实准时从家中出发了。可令人费解的是,当车子行驶至半路时,不知为何突然调转车头,将新娘子又给拉回了娘家。这个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所有人都摸不着头脑,心中充满了疑惑和不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