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谁能想到,后来,一切都变了。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突然就谈不到一起了。”我皱着眉头,满脸困惑,“有时候我兴致勃勃地说起一件事,他的反应却很冷淡,或者我说的观点,他也不认同,就开始反驳。那种感觉,就好像我们之间突然隔了一层厚厚的墙。”
我还记得有一次,我们聊到一本书,我特别喜欢书里那种独特的叙事方式,觉得作者用一种细腻又新颖的手法展现了生活的真实与美好。可柳老师却觉得这本书写得乱七八糟,毫无逻辑,文字晦涩难懂,根本不值得一读。我们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从那之后,聊天的时候就好像总带着一种小心翼翼的感觉,生怕再因为观点不同而产生争执。
“你说,这到底是谁变了呢?”我看着于明林,像是在问他,又像是在问自己。眼神里满是迷茫,仿佛在这小小的客厅里迷失了方向。
于明林喝了口茶,缓缓说道:“人都是会变的吧,可能经历的事情不一样了,想法也就不一样了。也许你们都没变,只是生活把你们带到了不同的方向。”他的声音低沉而沉稳,像是在诉说一个大家都明白却又不愿承认的事实。
我听了,默默地点点头。或许真的是这样吧,时间和生活在我们身上留下了不同的痕迹,让曾经亲密无间的人,渐渐疏远,就像两条曾经交汇的平行线,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又各自沿着不同的轨迹前行 。
清晨,日光熹微,轻柔地洒落在街道上,给世间万物都镀上了一层暖金色的薄纱。我一般不太喜欢出门晨练,刚一抬腿迈出出租屋,就瞧见了那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身影——老庞。他身着洗得微微泛白的运动服,步伐沉稳且矫健,手中还握着一把破旧却被摩挲得光滑的折扇,时不时悠然地扇上几下,即便清晨的微风中还裹挟着丝丝缕缕的凉意。
老庞敏锐地察觉到了我,脸上瞬间绽放出笑容,热情地打招呼:“早啊,小唐!”他的声音高亢而洪亮,全然不像是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发出的。
“庞老师,早!您这精神头,简直比年轻人还足呢!”我满脸笑意地回应道,随后自然而然地与他并肩慢跑起来。
“哈哈,我坚持锻炼都大半辈子咯,一天不跑,浑身就跟散架了似的,不得劲。”老庞笑得爽朗,脸上深深浅浅的皱纹里都透着蓬勃的精气神。
自那之后,每天早晨只要碰到老庞,我们总会热络地聊上几句。日子一天天过去,随着交流的增多,我对他的了解也愈发深入。老庞是从赵光农场退休的职工。有一回,我们像往常一样在街边的长椅上休息,他突然神色一敛,目光变得深邃悠远,缓缓开口:“小唐,你知道啥是右派吗?”
我微微一愣,脑海中迅速闪过在书上看到的相关内容,然后点了点头,略带迟疑地说道:“在书上看到过一些,不过只是一知半解,不太懂其中的深意。”
老庞轻轻叹了口气,目光飘向远方,像是穿越时空,回到了那段往昔岁月,缓缓讲道:“我年轻的时候啊,就被打成了右派。那时候,被下放到农场,什么脏活累活、苦活重活都干过,吃不饱、穿不暖,遭了不少罪。”他的语气平淡而舒缓,可我却仿佛能透过这些简单的话语,真切地感受到那些艰难岁月里的辛酸与苦涩。
“那一定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庞老师,您是怎么熬过来的啊?”我满是好奇地问道。
“熬过了也就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生活嘛,本就是起起落落、充满波折的。”老庞微微侧头,拍了拍我的肩膀,脸上浮现出一抹温和的笑意,“在农场的时候,我没事就研究诗词,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那些古人的诗词,寥寥数语,却写尽了人间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也给了我不少心灵上的慰藉,支撑着我走过了那段灰暗的日子。”
从那之后,我知晓了老庞在诗词方面造诣颇深。一天,晨练结束后,老庞兴致勃勃地把我叫到他家。他的家面积不大,却被收拾得干净整洁、井井有条。客厅里最显眼的,便是那满满一书架的各种书籍,其中绝大多数都是诗词集,散发着浓郁的墨香。
“小唐啊,我琢磨了好几天,给你写了几首诗词,你拿去看看,可别笑话我这老头子写得不好啊。”老庞脸上带着几分期待,又有一丝紧张,小心翼翼地递给我几张写满字的宣纸。
我双手接过宣纸,只见上面的字迹苍劲有力、笔锋刚健,诗词的内容有的描绘了晨练时路边的花草树木、朝露清风,有的回忆了在农场时的艰苦岁月,字里行间无一不饱含着对生活的炽热热爱以及对命运坎坷的豁达乐观。我逐字逐句地读着,不知不觉间沉浸其中,被深深打动。
“庞老师,您这写得也太棒了!这诗词里的情感,还有这文采,我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由衷地赞叹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