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个再平常不过的中午,三妹子像往常一样把精心做好的饭菜端上桌,有鱼香肉丝、清炒时蔬和西红柿鸡蛋汤。可她刚把菜放下,一个调皮的小男孩就皱着眉头,满脸嫌弃地说:“怎么又是这几个菜啊,我都吃腻了,我妈在家天天给我做不一样的。”其他几个孩子也像是找到了同盟,纷纷跟着附和起来:“就是就是,这菜都吃烦了。”“这汤一点味道都没有,不好喝。”
三妹子听了这些抱怨,心里就像被泼了一盆冷水,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不见。她强忍着心里的委屈,耐着性子解释:“孩子们,阿姨每天都换着花样给你们做饭呢,今天这鱼香肉丝,可是按照你们上次说喜欢的口味做的呀。而且这些蔬菜都是阿姨早上特意去市场挑的最新鲜的,就想着让你们吃得健康。”可孩子们根本不买账,依旧叽叽喳喳地抱怨个不停。三妹子再也忍不住了,等孩子们吃完饭回房间后,她独自坐在厨房里,眼眶渐渐红了起来,嘴里忍不住骂道:“这些个调皮的孩子,真是养不住的白眼狼,我每天这么辛苦,天不亮就起来给你们做饭,变着法儿给你们做好吃的,照顾你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就换来你们这些抱怨,真是寒心呐。”
可骂归骂,三妹子冷静下来后,还是决定找孩子们好好谈一谈。她把孩子们都召集到客厅,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语气真诚地说:“孩子们,阿姨知道你们可能有些不满意的地方,要是有啥想法,都别藏着掖着,跟阿姨说,阿姨能改的一定改。阿姨对你们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只希望你们能吃好、住好,好好学习,将来都有出息。”
这时,一个平时比较懂事的小姑娘站了起来,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阿姨,我们知道您对我们好,有时候我们就是想家了,心情不太好,就会挑这挑那,您别往心里去,我们不是故意的。”其他孩子也纷纷点头,承认自己做得不对,不该这么挑剔。看着孩子们诚恳的样子,三妹子的心里又软了下来,她笑着说:“阿姨不生气,以后咱们有啥话都好好说,阿姨也会努力做得更好,让你们在这儿就像在家里一样。”
从那以后,三妹子和孩子们之间的关系又恢复了往日的融洽。三妹子还是一如既往地用心照顾着孩子们,为他们准备营养丰富的饭菜,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只不过偶尔想起那些被抱怨的日子,心里还是会泛起一丝复杂的滋味,但她知道,这些孩子就像她生活中的小插曲,有苦有甜,都是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她依旧在这平凡的日子里,守着自己的小事业,守着这些孩子,用心书写着属于他们的故事。
在一个阳光暖煦的午后,光线穿过枝叶的缝隙,于小院里印下一片片光影。三妹子正忙着给寄宿生们准备点心,突然听到熟悉又亲切的声音:“孩子,我来看你啦,顺便瞧瞧我这老毛病。”她闻声转过头,瞧见母亲由萌萌领着,拎着一个洗得发白、打着补丁的旧布包,步伐迟缓,脸上带着久别重逢的笑容,只是那笑容里难掩疲惫的神态。
三妹子赶忙迎上去,接过母亲手中的布包,眼眶微微泛红:“妈,您咋不提前说一声时间,我好去接您。”母亲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说道:“没啥大不了的,有萌萌在,我们还能找不着路?”话虽如此,三妹子还是看出母亲眼中的倦意。
那几日,三妹子一心陪着母亲跑医院。医院里充斥着消毒水的气味,人头攒动,嘈杂喧闹。每次排队,母亲都紧紧拉着三妹子的手,粗糙的手掌轻轻摩挲着她的手背,像在汲取力量,又似在寻求安心。候诊时,母亲看着周围神色匆匆的人群,不禁感慨:“城里看病的人可真多,比咱万丰卫生院一年见着的人还多。”三妹子听了,心里一阵酸涩,只能轻声安慰。
到了晚上,寄宿生们结束了一天的学习,在院子里嬉笑玩耍,声音此起彼伏。母亲总是默默坐在角落里,微笑着注视这一切,可三妹子还是敏锐地察觉到母亲眼中偶尔闪过的一丝不适应。母亲习惯了万丰家里的宁静,这里的热闹对她来说,似乎过于喧嚣了。
“孩子,这里太闹了,我还是回万丰去,心里能清静些。”住了没几天,母亲便提出要回去。三妹子心里满是不舍,可她了解母亲的性子,拗不过她,只能帮母亲收拾行李。送母亲上车时,三妹子千叮万嘱:“妈,您回去后一定要照顾好自己,有啥事儿就给我打电话。”母亲点点头,车子缓缓启动,三妹子望着远去的车影,心里空落落的,仿佛失去了什么重要的东西。
日子如流水般悄然逝去,平静的生活毫无征兆地被打破。有一天,动迁的消息像风一样传遍了整个院子。一时间,院子里乱成了一锅粥,寄宿生们陆续搬走,曾经充满欢声笑语的屋子变得冷冷清清,只剩下三妹子独自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化。
三妹子开始四处奔波找房子,她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看了一处又一处,不是租金太贵,就是环境太差。经过无数次的失望与坚持,她终于在城市的边缘找到一个狭小的房间,简单地安置了下来。新的住处离原来的地方很远,生活变得更加不便,但三妹子只能咬牙坚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