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局势四
说实话,就罗玉龙本身来说,他决计没有想为了贪污一事,而处置大将的,最多将李成栋扔到南京闲居。
并非罗玉龙对李成栋特别关爱,即便罗玉龙恨不得李成栋死。这一件事情也不能做的太过。
因为处置李成栋容易,但是其他人怎么办?
如张应元,他干净吗?罗戴恩,他干净?袁时中,他干净?乃至于张轩,他干净吗?
如果真要放到显微镜上看,谁也不干净。那一个王朝开国功臣,都是相当富裕的,打仗的时候只需稍稍漏一点,就够一家人好几辈人的开销了,这些钱财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哪怕张轩,他对钱财不大在意。可以说从来不给家里捞钱。即便有一些钱财,也是分给下面的人。
那是因为罗玉娇在。
作为长公主,罗玉娇的待遇从来不低,而且张轩也不知道罗玉娇有没有灰色收入,甚至罗玉娇的灰色收入,有没有关于张轩的部分。
开国大将,不敢说一个干净的都没有,但是绝大多数将领,只要用心去查,都能查出问题来。
罗玉龙仅仅是为了他们也不会处置太过,特别是而今天下还没有一统,或许将来天下一统的时候,就不是这个样子了。
只是这些内幕,李成栋却不知道。
这些本就是李成栋的心病了,但是李成栋还有一些心病,就是他与清廷的交易之中,也落了很多把柄在清军手中。
一旦这事情爆发出来,李成栋怀疑自己没有活路了,只是半推半就的上了清廷的船。
多尔衮思来想后,终于说道:“而今还不是时候,先等等吧。”
罗玉龙还是一些本事的,他没有用什么花巧的战术,甚至没有亲自领兵,但是在他的指挥之下,夏军步步为营,一步步向北而去,在军队与军队的衔接之上,也没有出现什么破绽。
清军数次反击,迂回。都无功而返。
就可见罗玉龙的根底。
多尔衮也高看罗玉龙一眼。
想将这个杀手锏留到最后才用。因为他想要的并不是一场战术上的胜利,而是一场战略上大胜,所以在此之前,他需要隐忍。
如此一来,双方的战斗节奏陡然放慢了,与之相比,河南境内,袁时中与陕西清军的战斗反而激烈起来,高士衡所部也敢了过去,袁时中似乎想来一场歼灭式的大胜。
而郑成功也没有闲着。
他有一种将偏师打成主力的感觉。山东沿海诸县,已经到了只知道郑氏,不知道其他了。郑家的福建兵,几乎全部运过来。罗玉龙批准将浙江一部分士卒也归为郑成功管辖。
就在郑成功的步步紧逼之下,有一种登莱触手可得的感觉。
而夏清两军主力,却以张秋镇为中心,扩散开来,两三十多万人马。横刀立马,相互对峙,大战没有,但是小战却不断。
夏军前线坐镇的将领正是高杰,由于为了抵挡清军突然冲击,从黄河以北,运河沿线,夏军布置了重重人马,故而在前线,夏军与清军的实力相差不大。不过,火炮却多太多了。
足足有千门之多。
各式大炮,根本不能布置在一处炮兵阵地了,而是分成了好几个。
不过清军的火炮也不少,多尔衮将他所有能调集的火炮都调集过来,再加上新铸的火炮,大抵在三百多门之上。只是火炮虽然多,但是双方使用办法还是相当原始的,是作为攻防战斗的火力支持而存在的。
当然这也与火炮的重量有关。
就这样,这一场大战停滞在张秋,一停就是数月之久。
局势非但没有因为双方战事暂时停歇而缓和,反而好像张满的弓,放开的时候,就是石破天惊的时候。
夏军在紧锣密鼓的修复运河,但在罗玉龙这边却有一种不徐不急的态度。
承然,支撑数十万大军北上,给大夏朝廷带了很大的压力。但是这样的压力,大夏后方勉强能支撑的住。罗玉龙抱着以本伤敌的想法。他相信,清军的底子决计没有夏军厚实。
故而他愿意将这一场战事再拖下去。
这才几个月算什么事情?
长平之战,持续数年,如果能大败清廷,罗玉龙也愿意持续上数年,反而大军后路由运河保障,从江南直接到徐州一带。可以说方便之极。
不过,清军却支撑不住了。
武兴三年,冬。
冬天的脚步很是轻盈,带着一场大雪,就这样突兀的来了,任性的让运河结冰,让山峦戴孝,铁甲与寒气相互结合,更是让人有一种伸不出手的感觉。
这一场大雪,让夏军不得不停止了大部分军事活动。
有一些是因为大雪妨碍运动。但更多是因为南方人不适应北方的气候。
曹营进入南京之前,曹营之前,南方人并不是太多的,但是数年之后的现在,从南方征召的士卒,占据了军中相当一部分。特别是在罗玉龙部下的禁军之中。
罗玉龙思来想后,决定明年开春在继续进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