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在后方的韩王也坐不住了。
从清军进攻朝鲜以来,他从朝鲜大王变成了大夏韩王,如过山车一般,大起大落,身边的肱骨之臣,纷纷凋零,他心中有太多的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之感,一来是对清廷的,害怕落在清廷手中,另外一方面却是对夏朝。
这位朝鲜王,还是有些能力的,最少不会天真的以为夏朝在朝鲜投入这么多兵力,先后战死数万,耗资数百万两,甚至上千万两。让张轩冒着政治结构失衡的风险,让郑成功独挡大任。是不求回报的。
朝鲜王并不是说,忘恩负义,甚至他也不敢忘恩负义。
只是他担心夏朝的胃口太大。
如果能让朝鲜恢复到战前的独立地位,他宁愿倾朝鲜上下之力,结上国之欢心。只是他担心,夏军的胃口不仅仅是这样的。
但是他很明白,不管夏军到底是怎么想的。他都没有说不的可能。
而且看起来朝鲜形式一片大好,他自然想毕其功于一役,尽快将朝鲜整合好,如此一来,也有一分说话的力气。毕竟经过这一场劫难之后,韩王越发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所有的一切都是虚的。唯有实力是真的。
所以他发挥自己的能力,将这些朝鲜降军全部归拢在手中,如果整合一下,看上也是雄兵十万,战斗力怎么样不说,倒也能有些声势。与夏军谈判的时候,也更有一些力度。
韩王督促,让郑成功有些坐不住了。
当然了,这仅仅是一部分原因。
在清州之战后,虽然清军吃了大亏。但是夏军损失非小,本来按着郑成功原本的计划,为了对抗清军的骑兵优势,应该在清州好好休整一下,然后继续进军。
毕竟阿济格虽然损失非小,但也不是没有一击之力的。
但是局势逼得郑成功不得不加快进度。韩王的督促仅仅是其中一个原因,郑成功从来没有将他放在眼里,只是面子上过得去而已。不过而今的局势,让郑成功不想错过。不能错过。
所谓天赐不取,必取其咎。
郑成功很明白,而今的局势看上去一片大好,但是指望这些人能够撼动阿济格的主力,却是不可能的事情。阿济格虽然损失不小,但是即便是有万骑,将这些地方的烽火全部扫平,也是相当容易的。
他之所以不动,就是在看郑成功的反应。
如果郑成功不给他反应,他们而今遍地烽火,立即会遭受灭顶之灾。
喜欢明末求生记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明末求生记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